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场末日工程,大三线建设始末!

2022年03月11日

文章已经写好很久了,不过后来俄乌战争爆发了嘛,我发这个多少给人感觉我有别的用心,其实没有,只是想让大家了解下我们以前那些事。本来准备他们打完再发,目测一时半会完不了,索性今天就发出来吧,看完本文,可能对时下的很多问题也有了新的了解。第一次对三线工程有直观了解,是在航天院的一个分享会上,当时老领导说当初国家要搞三线工程,把处于北京的航天一院(应该是一院,年头太长了,记不清了)疏散到了西安,不过那边的条件太差,学校还没搞起来,他们这些航天院的员工都过去了,但是孩子还留在北京上学。当时很多人不太愿意,以为这次离开北京,这辈子都回不来了,他们这批骨干要求第一批过去,过去后发现环境确实非常艰苦,还以为是在西安呢,没想到是在一个村里,连电都没,他们去了第一件事就是和工人们一起挖厕所。他们研究航空发动机的车间,竟然是在一座四面透风茅草房里,后来他们把透风地方都给堵上了,上边领导后来又给搞了几块铁板把屋顶封死,这下不漏雨了。我在网上找了张图,是六院的。在这种极端艰苦的环境里折腾了近十年,又才重新回到了北京。这段时间没少查资料,每天写点,把这事给大家唠唠,他们的事不该被遗忘。首先要说三线其实是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国家战略概念。当年把沿海沿边境的地区定为一线,算是国家的前沿。三线就是国家战略腹地,主要在四川、贵州、云南、陕西那种多山地区,剩下的地方算二线。这些地方虽说是战略腹地,其实都是些交通不便的区域。上世纪60年代要在这里搞大建设,花费的人力物力会非常惊人。实际上也是如此,为了三线建设,国家在15年间一共建设了上千个企业,动员了几百万人,花费了同时期国家投资的一半,总数超过2000亿。当年一个工人工资只有30多块,看着少,这些钱当时是可以养活一家子的。其中很多项目还不是新建,是把一线地区的工厂企业整体迁移过来。如此大的花费,对原本家底就很单薄的新中国,是非常大的负担。据统计至少把国家工业化进程拖慢了2-3年。在那个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使得新中国要这样做?这就要说到当时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了。1964年,看起来刚刚度过三年自然灾害,又在1962年打趴了印度。其实那年是……

百家时评小程序
已有602人赞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