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有一座特殊的小城市,是我特别想向大家推荐的。是那座人口仅80万,号称“林都”的伊春。我去到黑龙江时,伊春是我到达的第一站,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留意过伊春,也很少很少,在生活中听过它的名字。当飞机在伊春上空即将降落时,从窗户向下望去,见到让人心醉的一大片广袤的绿,瞬间让人心旷神怡。伊春的绿,和我常居广东的绿是不一样的,广东树木整年不落叶,历经四季风雨,颜色更深一些,伊春的更显娇嫩浅雅,是春天独有的绿。伊春又绿得连绵不绝,绿得铺天盖地,整座城市就建在森林公园里。落地后闻得空气清新,带着淡淡草木清香,使人不由得神清气爽。伊春其实是小兴安岭中心处的一座小城市,这里的山不高,约莫500米左右,呈现出逶迤绵延的温柔景象,又因为夏日气温较低,天高地阔,落日时的景象美得令人眩目。全市有林地300多万公顷、湿地4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了84%,到处是红松、云杉、冷杉、落叶松等,各处森林公园里,长满了挺拔冷峻的参天大树。这里原本叫伊春镇,只是一片望不见底的森林,1950年归伊春森林工业管理局管辖,下设5个森工分局,本没有什么人,为了支持抗美援朝,1952年林业三师开进小兴安岭,才给伊春带来了大量人口。大家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伊春到处是林地,种田的人少,普遍搞林下经济,就是种一些药材、木耳、大豆、花生、蓝莓、蜂蜜、松籽、榛子,或者搞一些林下养殖等等。我逮着一个年轻人问了问他们家的经济收入,他父母四十多岁,流转了4亩林地,家里靠种木耳为生,一年能收7.5万小袋木耳,一袋挣一块钱,纯利润是7.5万元,他们家在镇上建有楼房,在林地建有平房,平时主要在林地忙活,给他挣大学学费和生活费。我说要是天冷了不能种木耳怎么办?这里不是有半年的冬天吗?他说家里人除了种木耳,其他时间会出去务工,属于半务农半务工,务工也能挣一些钱,家里一年大概有十几万的收入。伊春的城区也挺有意思,这是我到过中国最北边的城市,原以为会看到残败荒凉的样子,结果哪怕在旧城区,马路宽敞、路面整洁,建筑全是简欧风,比湖南普通城市杂七杂八的外立面,显得干净时尚多了。而且很明显带有前苏联的影子,旧城区像一座小小的苏联城市。其实伊春并没有值得在《万里江山图》系列写上几千字的底蕴,但我个人极爱它的风景,存了私心,非要拉出来单独说。在伊春这几天,我走了好几家森林公园,每到一处,无论是见到河谷、花海、高山,都跟个傻子似的,不停地啊啊啊啊地叫唤说“好美”、“好漂亮”。伊春的美还不是许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