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聊聊读书这件事!
2023年10月14日
48123
要特别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2014年3月18日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在抖音上,有一种视频,是特别不想刷到,而刷到了往往就离不开的一种视频。
“讲解电影”或者说“拆解电影”。
一般这样的电影开始是这样的:
"注意看,这个男人叫小帅"
"这是2022年最XX的电影"。
之所以是这样,是因为在短视频平台,留给创作者吸引大家注意力的时间只有3秒钟,想要吸引大家的关注,这3秒就得能够抓住人。
而这点时间,别说塑造人物,让你连主角叫什么都很难记住,所以小帅和小美,更加简单粗暴。同时在这几秒钟里,要把“爆点”讲出来,给到观众们足够的悬念,才能继续看下去。
这些片子现在被称为,
“电子榨菜”,
打工人吃午饭的时候刷一段,一顿饭就解决了。
甚至还有一种自己看了“一部电影”的虚无的满足感。
今天周末,
我们一起聊聊:
读书这件事
其实不光是
“讲解电影”,“拆解电影”,
阅读也是这样的。前两年最火的“知识付费平台”,“得到”和“樊登”其杀手锏产品,就是“每天听本书”和“樊登读书会”的“拆书稿”的内容。
有一段时间,自己也沉迷于“每天打卡”去听本书,有时候甚至一天听两三本。当时有一种什么体验,
但就是觉得自己读了很多的书,自己和别人聊天(吹牛)的时候言谈举止透露一种“文化自信”,好像自己很优秀,哪方面都懂。
实际上,后来发现。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最多算是“知道”,根本不能算“懂得”,更不用说
“入心入脑,内化于行”
了。
因为这样学到的内容,
大多是别人已经把书理解透了,在咬文嚼字给你翻译一遍。简单的说就是别人已经把米饭咬碎喂给你吃,就看你愿不愿意张嘴去吃了。
这样会给我们的生命,带来一个核心的问题,“体验”。
生活,是我们人生的土地。
我们的所有体验,所有成长,所有能量,所有知识,所有收获。其实都应该从土地中来,我们每一个人,就像带有不一样基因的“种子”,在生活这片土地中成长。
所以,最好(极致)的人生感受,一定是用生命去体验的。就像我们去攀登珠峰的体验,和我们看一本攀登珠峰的书,看一部攀登珠峰的电影的体验,一定一定是不一样的。后者最多能传递4%的能量。
你去读一本用生命写就的书,看一部用生命沉浸进去的电影,相当于在品尝其他人用生命在土地中所生长出来的“作物”(比如玉米
赞
赞
已有
84
人赞
热点推荐
统一前哨战:穷台的七个办法!
2025.09.13
福建舰将赴南海开展科研试验和训练任务,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2025.09.13
极限制裁不会有效果!
2025.09.13
大暴乱席卷法国,欧洲巨婴们傻眼了!
2025.09.13
我来到了宇宙工业中心!
2025.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