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曾经认为,印度将会是在亚洲第一个与其达成贸易协议的国家。毕竟,印度属于四方安全对话成员,也算是美国在亚洲的小弟之一。而且美国副总统万斯还是印度女婿,4月份还曾拖家带口亲自到访印度。
但是,让美国没想到的是,离7月9日特朗普定下的“对等关税”谈判最后期限还剩下不到一个星期,印度却再次跳反,在7月4日通报世界贸易组织,由于美国对汽车及零部件加征的关税冲击印度出口,印度计划对美国征收报复性关税。
印度依据WTO规则中的“报复性关税”条款,计划对美国输印商品加征等额关税,数额约7.24亿美元。
这是印度为了增加自身谈判筹码所抛出的一个大招。这一报复性关税将在未来60天后正式实施。
印度态度突然强硬起来,这不仅让特朗普尴尬,也有些措手不及。
印度在本次关税谈判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24年印度和美国的双边贸易额约为1290亿美元,美国对印度的商品出口总额为418亿美元,进口额为874亿美元,贸易逆差为457亿美元。
但是,美印贸易谈判却始终处于僵局之中,难以突破。
美国要求印度削减高达110%的汽车关税并开放转基因农产品市场,而印度拒绝在这些领域让步,担心损害本土产业和粮食安全。
印度希望美国取消“对等关税”,并降低对印度钢铁和汽车零部件等产品的关税,但美国谈判代表没有同意这些要求。
这次已经不是印度第一次向世贸组织申诉。今年5月,印度政府向世界贸易组织提交申诉,提议对部分原产于美国的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金额约为19.1亿美元,以回应美国对印度钢铁和铝制品加征的25%关税。
但是几天后,特朗普突然高调宣布,印度已同意不对美国商品收取任何关税。正当外界纷纷猜测“印度跪了”之后,5月15日,印度外长苏杰生表示,根本没有这回事,印美谈判还在进行之中,一切尚未确定。
在过去几年,印度在对美贸易政策上总体而言还是谨慎顺从的姿态,试图通过妥协换取美国在关键技术分享、市场准入等领域的优待。
2019年,印度降低了美国高端摩托车和酒类的关税,以换取美国在其他领域的宽容。今年2月,印度又主动降低8500种美国工业品关税。莫迪还表示,要在2030年前将美印贸易额提升至5000亿美元。
但是,印度的妥协并未换来预期的回报。
美国还要求印度增加从美国进口能源和国防装备,以平衡贸易逆差,但这些采购往往以高价出售,增加了印度的经济负担。
美国对印度的钢铁和铝制品加征关税并未因印度的让步而取消,反而成为长期压力。
更令印度失望的是,美国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中并未将印度视为顶级盟友,在关键技术领域,美国对印度始终保持谨慎态度。美国并未承诺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高技术领域的技术转让。
既然谈不拢,印度也就不装了。如今,印度已经表示,不在意最后期限的到来。作为亚洲投机性最强的国家,印度绝不想那么容易被美国摆平。这次印度再次跳反,给美国的关税谈判再次带来了压力。
90天的期限即将到期,但美国签下协议的却只有英国、越南等三个国家。几个月前纳瓦罗所吹嘘的“90天搞定90个国家”,现在听起来就像是一个笑话。
5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与英国达成贸易协议框架。但是,目前这个协议只是部分生效,有关钢铝关税的争议尚未解决,目前英国出口这些产品仍面临25%的关税。
7月2日,特朗普单方面宣布与越南达成关税协议,越南对美国实行零关税,美国对越南收取20%的出口关税和40%的转运关税。消息传来,骂声一片,都说越南膝盖太软。
而欧盟还没被摆平。冯德莱恩7月3日表示,如果谈判失败,欧盟将坚决采取反制措施以保护欧洲经济。目前,欧盟已准备好对美国总额210亿欧元的进口产品加征至多50%关税的反击措施,以及一份额外的关税清单。根据该清单,欧盟或将对价值950亿欧元的美国产品征收关税,以回应美国所谓“对等关税”和汽车关税。
加拿大屈服了一次。加拿大提出要对美国科技公司征收的数字服务税,特朗普立即发出威胁,决定立即停止与加拿大的所有贸易谈判。最终,加方宣布取消这一征税。和美国的谈判则还在继续。
和日本的谈判也陷入僵局。日方一直把汽车关税作为最优先议题,但美方无意让步。美国希望日本购买足够多的美国汽车和大米,日本也没有同意。在最近的一次谈判中,日方代表连美国财长贝森特的面都没见到。特朗普还暗示,要对日本征收30%或35%的关税,远高于4月初宣布的税率。
和韩国的谈判同样没有进展。有韩国高级官员表示,双方可能无法在7月9日前完成谈判,韩方正寻求延长关税暂缓期。在韩国国内,民众近期已多次举行示威,抗议美政府滥施关税。
眼看着欧盟、日韩全都没摆平,特朗普也急了。他正在做出碾压各国抵抗的胜利者姿态,力图“吓呆万国”,实现各个击破。
为此特朗普宣布,将给各国发出信件,下周宣布对各国的关税税率,8月1日开始实施——这意味着特朗普再次推迟了关税的实施日期。接下来,特朗普将何去何从,该如何面对自己不断改变的“大限”?对此,我们还是等着看笑话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