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放言抹平加里宁格勒!俄军彻底被无视了?

2025年07月18日

2025年7月16日,一名美国高级军官在德国威斯巴登举行的美国陆军协会首届欧洲陆军大会上称,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被北约成员国包围,现在北约有能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快地将其从地图上抹去。

对此,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斯卢茨基回应说,攻击加里宁格勒州将意味着攻击俄罗斯,并将引发俄罗斯包括启用核学说在内的一切相应反击措施。美国方面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而不是随意发表此类言论。对加里宁格勒州发动攻击的想法是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并演变为全球对抗的计划,而这场对抗中不会有赢家。北约目前对世界安全和稳定构成威胁。”

一、北约虎视眈眈!

加里宁格勒州是俄罗斯飞地,南邻波兰,东北部和东部与立陶宛接壤,西邻波罗的海。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属于纳粹德国,原名柯尼斯堡,是前普鲁士王国省份之一的东普鲁士首府,曾经是16世纪普鲁士公国的首都。

1255年条顿骑士团在此建立据点,取名“柯尼斯堡”。之后,该城一直是条顿骑士团国、普鲁士和德国东普鲁士的一部分,直到二战结束。

根据《波茨坦协定》,东普鲁士约三分之一的面积划归给苏联(其中柯尼斯堡附近归属俄罗斯、梅梅尔附近归属立陶宛),其余部分划归给波兰。

1946年7月4日,苏联把得到的东普鲁士部分领土,取名为加里宁格勒州,以纪念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米哈伊·加里宁,随后在此地开展全面俄化进程。

今天的加里宁格勒,几乎全部都是俄罗斯人,原住民要么遣返要么被迁移到西伯利亚地区。

二、加里宁格勒浑身是刺!

北约多年来一直对加里宁格勒虎视眈眈,但从未动手。

加里宁格勒是俄罗斯在波罗的海地区的重要战略要地,驻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它不仅是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的总部,还部署了空军基地和海军航空基地,以及伊斯坎德尔导弹等先进武器。

这里直插欧洲腹地,距柏林仅有600公里,对西欧有着强大的威慑能力。

俄军在加里宁格勒部署有重兵,有俄航空兵第72航空基地(切尔尼亚霍夫斯克空军基地),部署了大批苏24M、苏27、苏30SM战斗机。俄军第152近卫导弹旅换装了射程700公里的伊斯坎德尔导弹M导弹,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还配备一种射程1500公里的9M729型陆基巡航导弹。俄军声称这些伊斯坎德尔导弹携带有核弹头。

北约宣称轻松抹掉加里宁格勒,除了引发核战争没有其他可能。

图片

三、俄罗斯战略思想的转变!

近年来,国际政治格局正经历自冷战结束以来最剧烈的一轮动荡。

2022年俄乌冲突全面爆发以来,俄罗斯面对西方世界前所未有的联合制裁和全面围堵,展现出强韧的国家动员能力与军事承压能力。

从近年来俄军武器更新的节奏、战争场域的应变能力、国防战略的前瞻设计等多个维度来看,俄罗斯正在通过“深层军事再造”走在复兴进程中。

普京在多个公开场合反复强调“不能让敌人在门前布阵”,这是俄罗斯军事思想的根本性战略。

自2008年格鲁吉亚战争开始,克里姆林宫摒弃了1990年代“收缩防御”战略路线。

在北约持续东扩背景下,俄罗斯将乌克兰视为最后一道防线。

这种认知主导了克里米亚并入、顿巴斯干预、以及2022年2月特别军事行动的一系列决策。

军事行动本质上是一种政治表达,是对美国主导的单极秩序挑战的一部分。

图片

四、俄罗斯的军事革命!

如果说20世纪的俄军航空部队以数量为傲,那么21世纪的俄空军已然转向“高效打击+隐身突防”的技术道路。

2022年起,苏57已数次出现在乌克兰前线,在不进入敌方防空范围的前提下进行远程斩首任务。

苏75是俄军战略多样化的产物。这款单引擎低成本隐形战机更适合大批量生产与出口,同时也填补了苏27与米格29退役后的空白。

乌克兰战场是俄罗斯无人机“实战化”的起点。

早期仿制伊朗“沙赫德136”的版本已逐步完成技术本土化。

2023年起,“柳叶刀”“伊塔尔马斯”两款自杀式无人机频繁出现在乌东战场,精准打击乌军阵地、指挥车与弹药库,令对手防不胜防。

俄罗斯还在加紧开发“猎鹰B”隐形攻击型无人机,这款重型无人机集成了苏57的隐身设计与电子战能力,预计将在2026年前后完成定型。

无人化、智能化、隐身化将成为俄空军未来十年的主轴。

苏联解体后,俄海军一度萎缩到只剩防御型沿岸编队。“库兹涅佐夫”号是俄罗斯唯一一艘航空母舰,由于维护不善,面临退役的风险。

目前来看,俄罗斯水下核打击能力成为海军唯一存在的意义。

“海神”核动力无人潜航器(波塞冬),可携带100兆吨当量核弹头绕行全球。深海隐蔽性、长时间续航与核爆炸能力,彻底打破传统“第二次核打击”概念,使之成为真正的“末日武器”。

这一能力构成对美国东海岸战略城市与航母战斗群的潜在威慑,也是俄罗斯战略强国地位的关键支柱之一。

全球火力排名显示,俄军坦克数量超过1.4万辆,牵引火炮、火箭炮等在战场密度上依旧首屈一指。

值得一提的是,俄军更注重重型装备的野战适应能力、易维护性以及战场再利用能力,这一点恰恰是现代战争高强度消耗背景下的核心竞争力。

五、核战略能力!

冷战以来,核武器不仅是摧毁的工具,更是战略话语权的象征。俄罗斯对这一战略威慑工具的驾驭,堪称高超。

俄军在欧洲方向部署的“伊斯坎德尔”导弹、“口径”导弹等,均具备战术核能力。

这类核武器射程在500公里以内,可针对战场目标或区域集群实施精确核打击。

俄罗斯现有约4500枚战略核弹头,可通过洲际导弹、远程轰炸机与战略核潜艇进行三位一体投射。

萨尔马特洲际导弹射程超18000公里,且具备变轨、低轨、突破拦截等多项技术,被誉为末日导弹。

“先锋”“海燕”等新一代高超音速武器已逐步列装部队,这些导弹不但速度高、轨迹难以预测,更兼容核弹头与常规弹头,使美国的反导系统面临实质性瘫痪风险。

综上可见,俄罗斯正处在一个战略重整期,战争压力逼迫军事工业全面复苏,战场实战又倒逼军队体系不断进化。

俄罗斯军队未必先进到令人恐惧的地步,但无疑具备在地区冲突中实现突破、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战略压制的能力。

俄罗斯不会主动引发全球性战争,但一旦国家存续或战略缓冲区面临生死存亡威胁,莫斯科绝不会容忍第二次苏联式崩溃再次上演。

北约吹下的牛皮,未必能兑现!

已有8人赞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