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家翘首企盼的《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
《方案》明确,从2025年1月1日起,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至其年满3周岁。育儿补贴按年发放,现阶段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其中,对2025年1月1日之前出生、不满3周岁的婴幼儿,按应补贴月数折算计发补贴。
消息出来,我还是极其开心和鼓舞的,因为熟悉我的伙伴们都知道,一直以来,我都是积极为鼓励生育这件事鼓与呼的。
02
从前几天要加快免费幼儿园的支持,到昨天生育补贴的确定性发放。
应该说能看出,国家是有下定决心,加速扭转我国生育率下滑的这一重大历史挑战。
不过,这个政策一出啊,其实也有许多不同的声音。
有一种代表性的声音是这样的:
一个月才300块钱,谁爱生谁生,反正我不生!
持有这个观点的人其实不是少数,早上我直播的时候,在直播间做了做调研,当时直播间有几百人在线。几乎100%的人,都投票表明,不会为了这300块钱补贴而去生孩。
这么说来,难道说一个月300块钱,真的太少,起不到鼓励生育的作用么?
03
其实不然
虽然我判断,可能在一段时间之后(3-5年)左右,鼓励生育的补贴数,应该大致等于该城市最低工资收入的标准。
但这并不能说明,今天这300元每月的补贴太少,起不到鼓励生育的作用。这300元每月补贴不仅有用,而且作用很大。
主要是处于三点的考虑。
首先,是意愿和顾虑的区别。
如果今天一个家庭,并没有生育意愿,那么300元的确不可能撬动生育意愿。
但是,对于想要生育的家庭,这300元的确可以降低一些他们的顾虑和徘徊。
因为这些家庭,可以从政策上看到一种趋势,就是国家要下大力,解决掉生育负担过重的这个问题的决心。而只要有这个决心,很多问题会逐步被解决和变化。
所以300元虽然不多,免费幼儿园可能品质有限,但这毕竟是一个好的开始。
毕竟,万事开头难,生育政策有着巨大的历史惯性,要知道十年之前我们还处在计划生育阶段呢,很多人的思想,还停留在人是负担的认知,而没有考虑到今天生产力的发展。
其次,是中国的广度
300元多吗?真的不多。
但300元少吗?也真的不少。
因为中国太大了,城乡差别也太大了。
对于北上深杭的中产,300元可能只是他们一顿午餐的费用。但是对于中西部地方的农民,300元可能就足够一家一个月的伙食费。
知道许多农民的养老金一个月只有100多元,而中国又有许多的留守家庭,是把孩子留在老家给老人照看。
如果是一些特殊家庭(因为事故或其他父母无经济能力),只能靠爷爷奶奶抚养,那这个抚养压力是极大的。那么对于这些家庭而言,300元/月,就真的是是否能吃饱饭,喝上奶的区别了。
所以,能够先解决最最急迫和困窘的这一批人的养育负担,已经是“善莫大焉”。
最后,是带动效应和趋势。
这次出台的,是中央层面的补贴资金(虽然可能有部分是省市分担),而各个省,各个市,各个区,在中央亮出明确信号之后,想来也会有后续的动作跟上。
而且从中央的财政改革的角度来看,未来财政资金,预算等,都大多跟着人走。
所以也不排除,未来会有各个更多的省,市出台以人口出生率(或增长率)为KPI的考核制度。
而一旦有了这些考核,相应的资金补贴政策,补贴资金估计也会“层层加码”。
可能今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月300。但是未来,不排除财政能力很强的地方,一个月3000也有可能。
而且中国出增量政策,历来是小步快跑,循序渐进,不搞什么“大而美法案”。增量政策一上来就是油门踩到底的比较少(减量政策一刀切的还挺多)。
如果这300有用,反馈和执行没有啥问题。对于消费,预期,投资带动还可以,估计后续也会逐步加大力度,直到人口稳定在一个相对合理的区间(1200-1500/每年)
04
这300元,不仅仅是数字,是国家政策彻底加速转向的一个清晰而温暖的信号灯。
明确宣告着一个时代的开启。从节制生育的惯性思维,大步迈向鼓励和支持新生命、新家庭的未来。今日这小小的一步,正是后续一系列更具力度、覆盖面更广、配套更完善的措施的开端。
同时它更像是一颗种子,一颗承载着希望、宣告着行动决心的种子,播撒在了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比较,种下一棵树,最好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