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7月28日,美国《纽约邮报》官网报道:特朗普在苏格兰会见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后宣布,他将缩短他给俄罗斯领导人普京的、与乌克兰达成停火协议的50天最后期限。新的截止日期是从现在开始的“10至12天”。
按照特朗普新的“最后通牒”,俄罗斯必须最迟在8月10日与乌克兰达成停火协议。
当然,特朗普的潜台词就是俄罗斯必须接受乌克兰的停火条件。否则就不存在俄罗斯达成停火协议的说法,毕竟停火协议是双方的事情!
比如俄罗斯提出的停火条件,乌克兰100%不同意;如果要达成协议,只能是乌克兰提出条件,俄罗斯同意。如果俄罗斯不同意,那就达不成停火。
显而易见,特朗普公开站在了乌克兰一方,要求俄罗斯签署城下之盟。
关键的问题是,俄罗斯正在接近最后的胜利,不可能把已经法理入俄的东部五个地区还给乌克兰。
乌克兰也不同意放弃东部地区的领土主权。
俄乌双方针尖对麦芒,毫无共识余地,怎么签署停火协议?
只能说特朗普太高估自己,太高估美国了!

一、俄罗斯的反应!
针对特朗普给出的“最后通牒”,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曾表示,“俄方正试图弄清特朗普50天最后期限言论的意图,之前他曾说过24小时,也说过100天,这些我们都经历过。”
拉夫罗夫做出了重大宣示:俄罗斯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击败敌人,史上第一次,俄罗斯首次独自对抗整个西方世界,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们都有盟友,但现在俄罗斯在战场上没有盟友,因此必须依靠自身力量,不能有任何的弱点。
这是俄罗斯方面第一次公开承认、坦然面对一个国家面对整个西方世界的事实。这一幕,1950年中国在朝鲜半岛一国硬撼17国联合军的时候也曾目睹。当时朝鲜军队只剩下残兵败将,苏联躲在幕后不出面,所有的压力都集中在一个国家,我们一样毫不畏惧,逼着帝国主义签下了停战协定。
彼时彼景恰如此时此景。
西方群狼擅长组团打劫,打劫的目的就是劫财劫色劫资源,如果得不到好处甚至还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群狼不仅不敢上前,还会一哄而散。
关键的问题就是俄罗斯能不能让西方群狼付出代价或者畏缩不前。
一贯持强硬立场的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当天回应特朗普说,特朗普应该记住两件事:第一,俄罗斯不是以色列,甚至也不是伊朗;第二,每一次新的‘最后通牒’都是向战争又进一步的威胁,不是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而是和他自己国家之间的。别重蹈‘瞌睡乔’的覆辙。”
梅德韦杰夫直言不讳,向特朗普指出了未来美俄发生冲突的前景。
选择权在特朗普手中。
不得不说,面对美国,俄罗斯还是很强硬。
但是,不管态度怎么硬,前线的仗还得打。

二、特朗普孤注一掷!
美国总统特朗普将50天的“最后通牒”,突然压缩为“10至12天”。这并非简单的期限调整,而是对俄乌冲突干涉失败的无奈表现。
这实际上是一种战略语言的失控。
特朗普并非真正相信自己能“倒计时逼停战争”,而是希望通过制造时间压力,来塑造“我在掌控大局”的观感。
这套策略在俄乌战场已经完全失灵。
俄乌冲突本来就是拜登政府策划引爆的战争,然而战争打到今天,乌克兰已经不听美国的话,俄罗斯表面尊重特朗普而骨子里强硬之极,欧洲不愿接受俄罗斯征服乌克兰,美国几乎无法控制任何一方的态度。
这种场景,仿佛回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列强并立,美国人微言轻的局面。
面对无奈的现实,特朗普不得不将自我标榜的交易的艺术,转换成极限施压的孤注一掷。
俄罗斯通过罕见强硬的多线回应,表明了一个事实:美国的最后通牒,并不具有战略威慑力。
问题的关键是:特朗普用的是交易思维,俄罗斯回应的是生存逻辑。

三、全方位强硬回应!
随着西方不断公开介入俄乌战争,普京已经将乌克兰战争定义为“国家生存之战”。
在这种语境下,任何最后通牒都只会被解读为敌意升级。
面对特朗普的威胁,莫斯科没有任何妥协姿态,而是以一种更为彻底、更具政治嘲讽意味的方式回应。
梅德韦杰夫强调最后通牒是对美国自身的战争威胁,表明了对美国坚决斗争的态度。
梅德韦杰夫将俄罗斯与伊朗、以色列相对比,意思是美方惯用的中东剧本对俄罗斯无效;
梅德韦杰夫将“最后通牒”定义为对美国自身的威胁,表明俄方不会让步,反而会反向加码风险成本。
这段话直击特朗普战略幻觉的要害。
俄外长拉夫罗夫的发言更具战略深度:
“现在我们第一次没有盟友,是独自面对整个西方世界。这不同于两次世界大战。但我们已做好准备,不能有任何弱点。”
这表明俄罗斯当前的战略叙事已经调整为:
全面孤战论:不再依赖外援,不再期待调停;
国家意志论:只有团结、持久、彻底的战争才能迎来胜利;
对于俄罗斯这样一个国家来说,通过不断拉长战争时间来磨损北约和美国的战略一致性,是一个极为精明的策略。

四、最后通牒彻底失灵!
在大国外交中,“最后通牒”是一种政治语言,它并不总是真实的最后手段,而是一种战略试探。
最后通牒能否起到作用,关键取决于两个条件:
一是对方相信你“会真的动手”;
二是对方存在“被动接受结果”的战略焦虑。
目前来看,这两个条件在俄乌问题上都不存在。
俄方不相信特朗普会动手。
特朗普不是拜登,在当选前多次鼓吹当选后就能推动停战,如果转向介入冲突,会导致支持者阵营选择混乱。
尤其是在爱泼斯坦萝莉岛名单事件引发的MAGA分裂背景下,特朗普不可能继续蹂躏支持者脆弱的心灵。
目前,俄罗斯在乌克兰前线全面突破,不断向前。乌克兰有生力量越来越吃紧,征兵年龄已经放宽到18岁到25岁以及60岁以上,也就是说乌克兰所有18岁以上的人都将被征召参战。网络上流传的视频显示乌克兰极端民族主义武装亚速营正在训练79岁的老人拿起武器射击。
站在泽连斯基团伙的视角或许认为这是乌克兰人爱国的表现,但从侧面也证实乌克兰兵源短缺越来越严重。
战争还没有完全进入无人时代,任何武器都离不开人力资源作为支撑,这是现实。
美国西方能够向乌克兰提供武器援助,提供一部分指挥人员和技术专家,却无法派遣大规模作战部队参战。
因为与俄罗斯爆发直接冲突引爆核战争的后果,西方政客承担不起。西方深层政府想控制世界,而不是控制一个末日废墟。
因此,俄方目前根本不怕最后通牒,反而希望西方加剧内部撕裂,进一步推动乌克兰战线瓦解。

五、倒计时的风险!
目前,特朗普再次把话说死,时间轴已启动。他能做的选择并不多:
如果俄罗斯不妥协,特朗普会针对俄罗斯采取制裁措施,也就是所谓的二级制裁,全球所有与俄罗斯有贸易往来的国家都将面对美国制裁。
美国在制裁这些国家的同时,也意味着承受这些国家的反击。
这样的代价,特朗普未必承担的起。
当然,对于特朗普来说,随时改口出尔反尔根本毫无压力,不排除期限到来之后,他又会改口说“仍在评估普京表现”。
这意味着,倒计时本身就是一个战略陷阱。
特朗普试图用一个莫名其妙的时限控制对手,反而有可能把自己推向决策极限。
显然,这一次,莫斯科不会配合演出。
未来10天不是俄罗斯的倒计时,而是特朗普倒数他还能“控制世界”的信心点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