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全中国最难找对象的群体,就是县城体制内女孩,她们找对象结婚的难度要远远超过大城市女性,几乎就是中国最难脱单的群体。
我知道有人会反驳我的观点,他们会说:中国男性比女性多了3200多万,尤其是那些农村家庭条件一般的男生,他们脱单的难度难道不是更大吗?为什么你要说县城体制内女孩才是最难脱单的群体?

原因很简单!
第一, 因为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接近70%,只要是条件稍微好一点的,都会选择去县里或者镇上买房,真正意义上长期住在农村的适龄男性,其实已经非常稀少了。
第二, 我说句真心话,现在家庭条件一般,还长期留在农村的男性朋友,在婚恋市场已经基本快要被媒婆给拉黑了,很多女生相亲的时候,压根就不考虑农村的男孩子。
基于这两种基本状况,现在网上在谈论相亲和婚恋话题的时候,基本默认不再讨论农村的男孩子,因为他们已经逐渐的不参与这个游戏了,别人都不跟你玩了,你还总揪着别人不放干什么?
当然,我们要注意啊,我说的是长期在农村居住的男性,不是说你在农村还有祖宅的男性,因为如果按照这个标准,那我们80%的人往上追溯都是农村人,一定要搞清楚这个概念。
所以,在频繁参与相亲活动的群体中,县城体制内女孩,就是毫无争议的最难脱单群体。
我知道很多人不理解,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不对啊,家住在县城,还有体制内编制,这样的女孩家庭条件肯定差不了,在如今男多女少的大格局下,这简直就是公主女王般的存在啊,放在婚恋市场不是咔咔乱杀吗?她们怎么会找不到对象呢?

说实话,你的判断是很有道理的,一个20-30岁之间的年轻人,你在县城里有一套房子,有稳定的编制,如果你是一个男性,那必然不会担心脱单的问题,经常会有媒婆主动去你家里撮合,一大批年轻貌美的女孩子会和你见面。
因为对于一个县城男孩子来说,体制内的身份几乎就是“金字招牌”,会让你成为当地相亲市场最吃香的那批人。
在县城待过的朋友都清楚,县城相亲市场的鄙视链非常清晰:
公检法系统>行政部门>事业单位
独生子女>有兄弟>有姐妹
父母双体制>单体制>个体户>务农
如果你是公检法编制、独生子女、父母双体制,那你就是BUFF全部叠满,是县城相亲的天之骄子,这样的男孩子,几乎不会等到30岁以后才结婚,大多都是25-28岁之间就被人给抢走了。
可如果性别一换,你是一个女孩子,那你的问题就比较突出了。
什么原因呢?
第一,女性和男性择偶是有很大差异的。
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就是,女性习惯向上求,男性择偶则大多都是门当户对,或者向下兼容。
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如果你是一个县城体制内的男性,那你在找对象的时候,对方可以是体制内的,也可以是县城普通个体户家庭,或者父母是普通职员,甚至女孩是农村的,很多男生都不会在意,他们更在意的是,能不能合得来?长相是否过关?对于女孩的收入和家庭条件,要求没有那么高,他们择偶的范围非常大,所以你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很多县城体制内的男孩子,他们的老婆综合条件都比他们要差一点,这是很常见的事情。
但是县城体制内的女孩子就不一样了,她们找对象,底线就是要和自己差不多,甚至更高,比如说她们在体制内月薪四五千,加上公积金和一些其他的福利,年收入在8-12万之间,那她们找对象的时候,一般会锁定两大群体:
第一, 同样是体制内的男性,年收入最好在10-15万之间。
第二, 如果不是体制内,体制外特殊情况也可接受,比如说在当地做生意,年收入20-50个W,这种他们也会酌情考虑。
总之,她们的想法就是不能找一个比自己差的,你不能说她们的想法是错误的,从她们的角度来看,这很合理。

但问题是,一个小县城怎么可能会有那么多优秀的男孩子?2022年,中国公务员报考人数里面,男女性别比是1:3,女性人数远远超过了男性。
2023年,全国公务员考试,73.99%的岗位不限制性别,19.04%的岗位只要女性,6.96%的岗位只要男性。
无论是报考人数,还是录取限制,全都在告诉我们一个基本现实,那就是——体制内的女性人数远远超过了男性。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原因很复杂:
一个是因为女性更倾向于离家近、安稳的工作,考编的人数更多。
另一个是社会的评价体系,会要求男性去承担更大的生活压力,公务员职业,虽然稳定,但收入不高,尤其是小县城的公务员,单纯从收入养家的角度来看,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考虑,所以很多男性不会选择进入体制。
总而言之,你记住,虽然说中国整体是男多女少,但体制内和大学实际上是同一种情况,都是女多男少。

那种家庭条件好,长相好,性格稳定的体制内男孩子,早就被更加优秀的女孩子给追走了,她们绝对不会允许这样的人28岁还处于未婚的状态,这样的男孩子,基本上很少流入到相亲市场。
既然体制内找不到,那就降低一下标准,找体制外的吧,就按照县城体制内女性要求的最低标准,年薪8-12万去找吧(实际要求会更高),只要在县城待过的都清楚,小县城的工作,大多数工资都在2000-3000之间,月薪五六千已经算是高收入群体了,年薪要达到8-12万,每个月月收入要接近10000块钱。
这个收入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稀松平常,但是在小县城,几乎只有一些自己做生意做得比较成功的小老板能够达到。

所以表面看县城体制内女孩条件优越,不愁对象,但真实的情况则是,她们脱单的难度是地狱级的,媒婆每年给她们介绍十几个男孩子,每一个她们都看不上,总说别人是歪瓜裂枣,但她们看得上的男孩子,又普遍已婚或者在外地发展。
这就让她们陷入到了一个博弈的困局,继续坚持自己的标准吧,年龄已经突破30了,貌似等不了几年,而且小县城的舆论环境大家都知道,一个女孩子,生活在小县城,30岁过了还不结婚,那每天小区门口那些大爷大妈们一定会拼命议论你,会编造出各种花边新闻,说你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总之,在小县城坚持单身的压力,会显著超过大超市,吐沫星子都能淹死你。
可如果放弃自己的择偶标准吧,自己又觉得不甘心,自己好不容易读了大学,考了编制,外形条件也还可以,怎么就找不到一个和自己差不多的呢?她们不愿将就,就这样陷入到了内耗的死循环。
第二,除了女性择偶普遍向上求这个原因之外,县城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圈子太小,相亲基本就是熟人消消乐游戏。
什么意思呢?当你拥有了县城体制内女孩这个身份的时候,能够满足你条件的人其实已经非常少了,很多县城的常住人口也就是几十万,市区大概也就20多万人,适龄人口一筛选,再排除已婚的人,能够和你相亲的异性,绝对不会超过1万个人,事实上有1000个人和你相亲已经是极限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出现一些魔幻的场景,那就是相亲碰到的不是前任就是熟人,之前网上就传出过一个魔幻的案例,有人在小县城相亲了8轮,相亲对象不是前任的朋友,就是朋友的前任。
由于大家都是一个圈子的,所以一旦你有任何行为让对方不满,很快你们相亲的细节就会传遍半个县城,尤其是那些隐瞒恋爱史和黑历史的人,黑幕一经挖出,立马就会被整个媒婆圈给封杀。
所以对于县城女性来说,当她们相亲达到了一定的次数之后,就会突然发现已经没有新的资源可以接触了,而且由于自己频繁的拒绝相亲对象,在媒婆圈的口碑也逐渐下滑到了冰点,如果自己的年龄还接近35岁,那最后唯一剩下的道路就是降低标准,找一个自己没那么满意的人结婚,这就是很多县城体制内女孩的最终归宿。
你不要说什么农村和乡镇光棍多这种事情,也不要总去提男人比女人多了3000多万这个数据,这没有意义,因为我前面早就说了,一部分男性,他们是不参与婚恋游戏的,你看不上他们,他们也懒得去搭理你,对于不会有交集的人来说,他们的数量再庞大,也没有任何意义,真正有参考价值的是,你周围的圈子,可选择的空间到底有多大?
但遗憾的是,对于县城体制内女孩来说,这个选择空间非常狭窄,这就是她们不容易脱单的真正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