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在小区里遛狗,看到一群小孩儿玩,结果5个有4个在戴眼镜,看起来就是五六岁的样子。
感觉现在的孩子,太可怜了,早早的,鼻子上就卡上了眼镜,看起来真累。
昨天家里的阿姨发现了这个现象,说小区里的父母,都是有知识的人,为啥连孩子近视都防御不了呢。
你还别说,大多数父母,对于孩子的近视问题,都是后知后觉,并不是防御不了,是压根就没这方面的认知,没花时间研究过,也少有人认真对待。
正好我研究过这个话题,还专门跟非常专业的眼科教授请教过,所以讲讲我的方法。首先要懂底层逻辑,才能建立通透的认知。
这个还要从基因说起。
东亚人群由于特定的基因排列,整体近视风险远比欧美国家儿童更高,因此“家族史”往往意味着更早发病和更快进展。
而现在的孩子,父母大多是80后、90后。
这一代人处于经济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同样也是应试教育、人才竞争最激进的年代。
为了“出类拔萃”,人均寒窗苦读,尤其是拼到一线城市的财富新贵,但代价之一,就是过度用眼,导致近视。
而孩子,也因为父母的基因遗传,一出生,眼睛构造就比较脆弱。
其次,就是“屏幕”变多了。
一方面是传统意义的电子屏幕,现在到处都是屏幕,电视、平板、手机、连手表都有屏幕,而外面,教室里的投影仪,商场的大屏幕,电梯广告等等,都是不计其数的屏幕,对眼睛是有害的。
另一方面,是“隐形屏幕”。现在学校、老师、家长都流行卷娃,厚厚的作业,放学后的补习班,没有陪伴的宅家周末,这些环境所创造的,都属于屏幕的一种。对视力伤害更大。
所以这也解释了,很多家长的疑问,为什么把孩子的手机都收走了,但为啥孩子还能一年涨200度。因为某种意义上,看书写作业,跟看手机,区别不大。
所以整体来说,孩子为什么会近视?
是因为户外时间不足,近距离用眼过度,再叠加遗传风险的作用。三者合力造成的群体近视。
那么有人问了,我的孩子也不能不读书啊,科技时代,也不能不用电子产品,不看屏幕啊。
别着急,这些都可以做,但一定要从小“刻意”训练孩子抵抗近视的习惯。
第一个是,增加远视储备。
孩子从小去做保健,医生最多的嘱咐就是,每天多在户外,至少两小时。但其实少有医生解释原因。
导致很多家人认为,户外两小时的场景,就是孩子下烈日下奔跑,汗流浃背……其实这是误解。
有效户外,最重要的是,光照强度。
在室外,太阳光照射,眼睛吸收充足的光线后,视网膜可以释放更多的多巴胺,巴胺能抑制眼球巩膜过度生长导致的眼轴增长,而眼轴过度增长是导致近视的关键因素。
其次,强光下瞳孔会自动缩小,使景深增加,减少光线折射,物像会更清晰地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减轻眼球为适应模糊影像而产生的代偿性生长。
当然这里并不是盯着太阳看,而是找个阴凉地,晴天树荫下玩耍,就是千金难买的眼睛补品。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明白了,晚上去户外,对眼睛没什么帮助。或者去商场、图书馆、博物馆这些场所,也不是户外,只是从家里挪了个窝而已。
晚上呢,如果孩子读书、写作业,就一定要营造光源充足的氛围,市面上学习灯也很多,应尽量选择光谱连续均匀、接近太阳光的全光谱灯具。
切记!不要在关灯的情况下,看手机、平板或者电视!
这是对眼睛最大的迫害,重要的话,默念三次,植入到潜意识里。
第二个就是眼睛焦距的调整。
这个是为了缓解眼疲劳,这是眼睛近视的第二大主因。
怎么调节呢?
很简单,看书、看电视、看平板时,要遵循 “20-20-20” 原则进行远眺调节较为合适。即每近距离用眼 20 分钟,应向 20 英尺(约 6 米)外远眺至少 20 秒。
如果用眼时间长,相应的远眺时间也要增加,比如用眼 30-40 分钟,至少休息 10 分钟。
原理也很简单,比如你胳膊抬到一个高度,维持半小时,会累吗?肯定会,胳膊会算,马上要放下来。
其实眼睛也是,持续近距离看东西时间长了,睫状肌,处于紧张状态,进而引起肌肉疲劳,导致眼睛酸涩。
但人们对于眼睛的忍耐力较强,或者总忘了照顾它,所以它就这样,无限制地被过度使用。
那眼睛就会为了适应这种环境,不断变化眼球形态,比如眼球突出或眼球后部的扩张,这些变化就导致眼轴增长加快,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方,形成近视。
而当你注视远处事物时。
睫状肌很开心啊,终于能放松了。晶状体变得相对扁平,使得远处射来的光线能够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
所以总体来说,方法其实并不难,增加有效户外活动+规律调节眼焦距,基本上可以做到不近视。如果再减少用眼负荷,坚持做个眼保健操,基本一辈子都很难近视。
就这么简单。
我一直建议家长,不要过度卷孩子,主动为孩子安排更多的补习和兴趣班,其实孩子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快乐的灵魂更重要。
但如果实在控制不住自己,必须随波逐流,那也要保证有一双好眼睛。近视过的人,明白这句话对一生的意义。
数据显示,65%的家长是在孩子近视度数超过50度后才第一次采取系统干预,但实际上,已经晚了,只要近视了,大部分都一步步滑向更高度的近视。
因为屏幕只是表象,而真正推动近视的是日常生活的整体环境和习惯。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孩子还未近视之前,进行系统化的预防,尤其是父母近视,有遗传基因概率的家庭。
把本文讲到的户外+眼焦距调整,会一些禁忌,全部形成科学的训练方案,让孩子日复一日去练习,形成肌肉记忆,这比上学都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