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节点处的上合组织!
2025年09月02日
64480
上合组织2001年成立,创始会员国为中国、俄罗斯以及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四个中亚国家,定位为区域安全组织。
2017年,上合组织进行首次扩容,增加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成员国。
在
2022
年9月举行的撒马尔罕峰会上,伊朗会成为第九个正式成员——这是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来伊朗首次加入新国际组织。
之后
俄罗斯的小兄弟白俄罗斯
也
履行
了
加入程序,还有以沙特为代表的若干个阿拉伯国家为上合组织的“对话伙伴”,未来很有可能进一步扩容。
上合组织九国加起来人口达到34亿,占世界总人口的43%
,
领土面积加起来超过350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约四分之一,是幅员最广的区域综合合作组织。
尽管经济领域逊色一筹,但这不妨碍外界视其为多元世界新秩序的基石性组织。
上合身兼集体安全、政经合作等多重目的,像
大家熟悉
的“和平使命”系
列军事演习,
便
是以该组织为框架进行的。
面对如今北约存在感日益增强、甚至有可能东扩至亚洲的情形,上合某种程度可以被认为是中国留的一招后手
——
关键时刻存在被迅速整合的可能性,以备最恶劣之局面发生。
2025
年的
上合
峰会
是
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它
很可能成为上合组织历史进程中一次重要的节点峰会
——
以新形象示人的上合极大概率会成为中国主导的最重要的国际组织,未来存在感大大提高。
在这样一个历史节点上,上合组织内部发生了关键的权力秩序更迭:
由长期以来的“中俄双核”主导演变为“中国单核+俄罗斯、印度两个副核”的模式。
一个国际组织、尤其是同时涉及区域经济合作和地区安全的组织,必须得有一个主导力量。
而在此之前上合组织的整合度、经济一体化程度不高,便是由于该组织指导思想上的分歧——俄罗斯一个大脑,中国一个大脑。
莫斯科方面长期以来对推动上合组织成员国多边经济合作都不感冒,比如中吉乌铁路,俄罗斯之前就反对修。
原因想必大家也能够猜到,毕竟俄国的经济实力太弱,要是将中亚完全放开,岂不让中国主导的贸易秩序横扫。
作为红色帝国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俄罗斯始终将中亚地区作为自己的基本势力范围。
莫斯科通过“集体安全组织”形成了一个针对部分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准军事同盟,涵盖了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白俄罗斯和亚美尼亚。
从成员上大家不难发现,集安组织与早期扩容前的上合组织非常重叠,无非是将中国替换成白俄+亚美尼亚。
因此,在莫斯科的构想中,上合最好变成一个“集安组织+中国”的模式,由俄罗斯凭借军事实力和长期以来对中亚地区的影响来主导局面。
至于说经济层面的整合,俄方并不感兴趣
,
2003年和2011年,中国曾两度提出构建“上合自贸区”的设想,均被搁置。
2022年1月的哈萨克斯坦骚乱中,名义上隶属集安组织的俄罗斯空降兵降落阿拉木图机场
乌克兰战争是俄罗斯的“脱欧之战”
,
伴随着来自西方世界的强势制裁,莫斯科不得不将目光投向亚洲和东方,准确一点说主要是中国和印度。
俄乌战争的大背景下,俄罗斯有求于中国
,
从前那些模棱两可的事情渐渐变得清晰明确,上合组织内的决策天平开始一边倒向北京。
2024年底
,
延宕了二十多年的中吉乌铁路终于开工,此前
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宣布:俄罗斯总统普京已同意修建中吉乌铁路。
玄妙吧?原来延宕了整整二十年的铁路需要“普京同意”。
说来倒无可厚非,因为俄罗斯对中亚各国影响力巨大,对中国进入其后花园高度警惕。
2011年,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成立俄白哈关税同盟——这是莫斯科试图在前苏联地区统一关税而走的一步棋。
俄白哈关税同盟成立后,俄方货物到哈国的关税大幅降低,中国货物到哈国关税仍十分高昂,中国商品的竞争力遭到抵消。
于是中方就提出想加入这个关税同盟,但遭到俄罗斯拒绝,理由是该同盟成员仅限前苏联国家。
更早些时候,在金砖国家银行之前中国还曾提议过上合银行,中亚国家一致赞成,但同样是因俄方不赞成而不了了之。
莫斯科给的理由是俄方已经成立了一个欧亚银行,并提议是否可以在欧亚银行的基础上成立一个上合分行
,
如此条件中国当然不会接受。
直到2025年的天津上合峰会上,“
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
”的
事宜才再次摆上桌面。
中吉乌铁路线路示意图
往事悠悠君莫问。
随着乌克兰战火蔓延和西方制裁的加剧,上合内部曾经的小龃龉已经彻底翻篇。
或情愿或不情愿,莫斯科都开始向北京的立场大幅倾斜,中国对于该组织的意愿逐步得到贯彻。
目前来看,上合内部已经基本
形成
“
中-俄-印三国
”
主导互动的新机制。
说来有趣,五六十年代赫鲁晓夫对阵营内部的整合战略一度就是“苏联+中国和印度”
,
主核+两个副核。
只不过因为六十年代初中苏分裂和1962年中印战争,该构想没能够成功。
如今时过境迁,中国接替了“老大哥”的角色,俄罗斯则退化为副核之一。
赫鲁晓夫与尼赫鲁
天津峰会期间莫迪和普京手拉手入场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
。
常看新闻媒体报道的朋友都会对一个词耳熟能详——底线思维。
底线思维的一个重要要求是
在最坏的可能性上建立政策
,
增强忧患意识,
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
底线思维还有一个重要特征,那便是对形势事先做出明确的“
可接受最低限度
评估”,一旦突破,
则要从根本上作出改变
,
采取完全不同的应对方法。
在
国际局势波谲云诡的当下
,中国亟需一个强有力整合的区域经济安全性组织,作为未来新秩序的基石。
若干年后回头看,2022年2月爆发的俄乌战争会是一个非常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
,
这场战争最大的影响在于从心理上打掉了很多小国的安全感,全球化体系加速瓦解。
正如
个人希望
尽可能拥抱集体
、
找个
承受风险能力更强
的
单位一样,
环顾地球村,如果
说那些
富家小
国
找到的“单位”是北约,那么其他广大
发展中国家
向往的便是上合。
未来一段岁月
里
,大国主导的区域安全经济一体化国际组织,就是小国们的“单位”。
赞
赞
已有
0
人赞
热点推荐
政治强人何时会失去权力?
2025.09.02
特朗普健康问题!
2025.09.02
历史节点处的上合组织!
2025.09.02
莫迪的演技,已到顶级!
2025.09.02
形势所逼!
2025.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