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迎来“平成大合并”么?

2025年09月09日

01


这几天一半时间是在高铁上和出租车上。


就读完了本很有意思的书,叫《以日为鉴:衰退时代生存指南》,作者是分析师Boden 。


他用了十余年研究日本社会演变,把日本“失去的三十年”里的社会百态,通过各个产业的发展,剖析得淋漓尽致。


读的时候,我脑海里不断浮现出我们自己的社会现状,真的很有借鉴意义。


今天就想和大家聊聊这本书第三章中关于日本“平成大合并”的内容,以及我的一些思考。


02


日本的“平成大合并”,从1999年(平成11年)开始,一直持续到2010年3月底 。


在这期间,日本市町村的数量从3229个骤降至1727个,减并幅度将近五成,堪称一场大规模的基层行政区域变革。


那为什么会出现“平成大合并”呢?

这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经济因素。

从经济角度看,日本经历了泡沫经济破裂后,经济陷入长期低迷,地方财政状况日益严峻。


以往那种小而散的市町村行政模式,在财政负担上愈发沉重,每个小区域都要维持一套行政班子、公共设施等,效率低下且成本高昂。


合并可以精简行政机构,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比如,合并后地方议员人数大约减少21000人,年度支出将减少1200亿日元 ,这对于财政紧张的日本地方政府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举措。


从社会层面来说,日本的少子高龄化日益严重。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纳税人口减少,而公共服务需求却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养老、医疗等方面。


小的市町村难以应对这种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无法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通过合并,整合资源,可以提升公共服务的规模效应和专业化程度。


比如在医疗方面,合并后可以集中资源建设更先进的医疗机构,调配更专业的医疗人员,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交通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重要原因。


随着交通的发达,汽车社会的来临,人们的移动范围扩大,日常生活圈不再局限于狭小的市町村行政界线内。


原来各自为政的行政规划,已经不适应这种变化。区域行政需要整合,以进行更合理的交通、基础设施等规划。例如,在交通规划上,合并后的大区域可以统一规划公交线路、建设更便捷的交通枢纽,方便居民出行。


03


这样看起来,“平成大合并”应该绝对是“利大于弊”的。


是,为何后来日本学界对于“平成大合并”也有颇多诟病。


事实上平成大合并在日本还有另一个名字:“平成雪崩”。在合并潮中,很多人就像遇到雪崩一样,根本无法躲避就被裹挟其中。


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感觉。“不是不应该合并,而是合并的太晚太晚……”


在书中,作者是这么介绍这个历程的:


……1992年日本经济增长率下跌至0.9%,高速发展的城市经济被瞬间按下停止键。


……泡沫经济时期吸纳海量年轻人就业的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圈,即刻迎来了严重的劳动力过剩。


……为了分流城市人口,鼓励年轻人返乡就业,后来这些举措被统称为“日本乡村振兴计划”


……站在当时决策层的角度考虑,乡村振兴计划既能创造大量乡村就业,又能刺激经济增长,还能将都市圈聚集的资本驱散到地方,从而实现不同地区的再平衡,可谓一石多鸟。


……1992年日本政府推出著名的乡村基建振兴法案,1992年至1995年有25万亿日元流向乡村基建市场


……1995年的经济白皮书已经明确指出:过量的基建投资并没有被有效用于民生建设


……但日本当时陷入了两难抉择,如果马上停止基建,则通过基建创造的海量乡村岗位就会迅速消失……


……1995年为进一步刺激经济,政府推出14万亿日元的一揽子再刺激计划。


……1995年在持续高压的城市失业率下,政府只能继续刺激乡村就业市场,只是这一轮从基础建设转为乡村旅游投资


……至1999年日本终于出现了严重的地方债务危机,当年各地债务总额达到了恐怖的180万亿日元,是1989年的3倍


……在巨大的债务压力下,别说是继续承担各类基础设施的运营费用,很多日本乡村甚至丧失了基本的偿债能力,只能依靠中央的财政支援维持运转。


……1999年有20%的乡村,中央援助占到每年财政收入的50%以上,很多乡村已经无法创造收入。


……于是从2000年开始日本政府终于下定决心,启动了那场后来被无数人所诟病,也被无数人认为是拯救了日本乡村的“平成大合并”


04


不知道小伙伴们看到上面这个历程,是什么感觉。


我心中百感交集。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我很早就在思考了。


在之前的文章,我说过:


(过去的)几乎所有的“干部”擅长的都是做增量,做发展,做减法但是,情况变了。

中国共计2844个县级行政区,包括977个市辖区、397个县级市、1299个县、117个自治县、49个旗、3个自治旗、1个特区、1个林区。

如果从未来十年的角度来看,这2844个县级行政区,至少有1500个,未来要面临,人口流失,经济规模下降,财政收入减少,基础建设废弃的情况。

而在过去“增量时代”成长起来的干部,有没有能力做好“减法”,在城市“萎缩”的时候,有能力有办法有意愿做减法?如果平稳的完成过渡?这其实特别难。毕竟顺风仗容易打,而逆风仗不溃败,不乱阵脚,特别不容易。


这样看,今天身处这“1500个县区”的你,做好准备了么?


05


当然,中国肯定是不会照搬日本的老路(虽然来时路有那么亿点点相似)


一方面和日本力保传统企业,错过互联网时代不同,今天中国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拥抱这一轮AI革命。


中国的经济韧性和内需消费潜力,还是远大于当时完全依靠出口的日本。


另一方面,全面互联网和AI化下的政务管理服务,教育服务,医疗服务。也为在这个时代,让偏远地区实现均等化优质服务供给提供了可探索的可能。


未来的改革,或许会更注重“功能性整合”。不以减少行政单位数量为目标,而是打破边界,让资源流动更高效。


中国不一定会出现“平成大合并”式的激进改革,但一场更理性、更循序渐进的区域重组,或许已经在路上。

已有5人赞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