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总理访华,亚欧世纪到来!美媒又急又酸!

2025年11月04日

2025113日至4日,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应邀访华,先后访问北京与杭州。双方签署八项重要合作协议,涵盖能源、工业、科技、农业、教育等领域。

毫无疑问,尽管西方施压,中俄关系正处于几百年来的最高水平。

面对中俄关系持续深度绑定,美国媒体真的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表现出的焦虑前所未有的明显。

一、带着期待来,满载成果归

北方的贵客来到杭州的西子湖畔。

米舒斯京的这次访华,安排在中美韩国会晤之后,带有一定的交底色彩。因此,中俄在杭州举行一场实打实的战略会晤也是对中美、美俄关系的一个绝佳衬托

米舒斯京作为俄罗斯二号人物,此行肩负的是中俄合作新阶段的开篇任务。

此次,中俄双方签署的八份合作文件,覆盖能源、工业制造、高科技、农业、教育、数字经济等全产业链,几乎囊括了一个现代化国家发展的全部关键环节。

第一,能源合作再升级。

两国将扩大油气贸易、核能合作与电力联通。面对西方制裁,俄罗斯能源出口正由向西看转为向东看。中国则在能源结构转型中,需要稳定、可控的外部供应。中俄能源合作不断升级,既能为双方提供战略保障,也能在经济方面实现互利双赢

第二,科技与工业协作。

双方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高端装备领域展开联合研发。中方的工业体系与俄方的科研积淀结合,将形成新的产业互补协同。特别是在航发、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中俄需要联手,共同发挥优势,突破西方的科技壁垒。

第三,交通与北极航道。

会谈重点之一,就是强化物流互联互通。未来几年,中俄将改造边境口岸、优化运输走廊、推进北极航线商用化。北极航道如能全面启用,将成为连接亚欧大陆的新动脉。不仅节省时间,还能绕开途径苏伊士运河的红海危机。

从会谈成果来看,中俄经济合作终于到了一个新高度,正在启动全产业链战略合作

米舒斯京访华,标志着中俄经济合作将进入命运协同的新阶段。

二、互信是友谊的基石

米舒斯京在杭州提到一句中国谚语:“互信是友谊的基石。”

这句话并非外交辞令,而是中俄关系的真实写照。

直到2000年,中俄在彼此戒备如今,两国高层互访已成常态,战略对话机制全面铺开经济合作不断推进,文化交流日渐频繁

两国最高层的高度互信,使得两国关系没有盟约却比盟约更稳。

互信的背后,是现实的利益与历史的共识。

俄罗斯需要中国的市场、资本与制造能力;中国需要俄罗斯的能源、资源与地缘安全支撑。

在现实利益面前,双方没有根本冲突,抛开了历史积怨,淡化了意识形态议题

两国元首十年内超过四十次会晤,战略沟通高频、务实、有效。

这种密度,世界上任何两大国之间都难以企及。

美国试图离间中俄时,两国已经用行动做出,重压之下并肩前行。

图片

三、中俄走近的必然逻辑

为什么中俄越走越近?

第一,外部压力逼出的团结。

美国对俄发起全面制裁,对中国发动科技围堵,本质上都是阻止亚欧力量崛起。

俄乌冲突后,俄罗斯被踢出SWIFT系统,中国被切断高端芯片供应链。西方极限打压中俄彻底发现彼此是唯一的可靠后盾。

第二,经济互补带来韧性。

中国是全球制造中心,俄罗斯是能源与资源强国。中俄贸易额持续增长。在全球供应链动荡的时代,中俄贸易反而稳步上升对彼此都提供了很强的助力。

第三,战略互信支撑。

与美欧不同,中俄合作一直保持着战略默契,让两国能在危机中形成统一节奏。这种稳定性,是美国和欧洲永远羡慕而无法复制

在国际关系领域中俄合作模式被称为“战略共同体”不同于军事同盟,而是更高层次的政治与经济命运共同体。

四、美国酸味越来越重

米舒斯京访华第二天,《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外交学者》等多家美媒几乎同步发文,语气罕见地带上了嫉妒。

华盛顿最担心的是中俄联手打破美元霸权。

过去三年,中俄贸易中本币结算比例已超过92%,美元在双边贸易中几乎“消失”。能源用卢布和人民币结算、结算系统绕开SWIFT,这意味着美国的金融制裁武器正在失效。

其次,美国担心中国的自立自强战略彻底改变游戏规则。

特朗普发动贸易战,原本想打断中国制造的脊梁,但结果恰恰相反:中国加速了产业国产化,半导体、稀土、能源装备、电动车、太阳能板等领域全面崛起。

如今,中国掌握着全球92%的稀土精炼能力、98%的稀土磁体产量。

一旦中方控制出口,美国的军事工业链就会失血失能

特朗普的关税墙,挡不住中国与俄罗斯联手的新工业体系。

五、贸易降温,地缘博弈升温

就在中俄杭州会晤的前一周,中美釜山高层对话。双方释放了贸易战降温的信号,但并未掩盖根本分歧。

特朗普政府延续强硬路线,但在稀土、能源、医药等领域不得不放软。中国的产业链优势让华盛顿无法脱钩,只能边打边谈。

美媒一针见血地指出特朗普在和中国博弈时,总是先开枪,再瞄准。

结果是,美国受伤比中国更重。

纽约时报强调,自1970年代以来,美中关系一直是维系全球大国间相对和平与繁荣的关键。基于这一重要性,美中两国政府需要的是长期而平静的对话而非一场漫长而喧嚣的双输贸易战。

若美中关系真的走向破裂,天呐,等到失去时,我们才会念它的好。

美国媒体为什么如此又急又酸?

因为特朗普带给美国人的现实并不尽如人意!

在特朗普让美国再次伟大的行动中,面对中国的制造业升级,美国的制造回流计划屡屡受挫。

苹果、特斯拉、英特尔都在东南亚和中国双线布局,未真正离开。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试图挑拨中俄关系,以遏制中俄主导的亚欧大陆的整合趋势。

但中俄两国的深度互信,让这种离间注定徒劳。

六、亚欧世纪已经到来!

如果说过去的一百年,是北美主导世界的一百年,那么如今亚欧大陆已经重新崛起,亚欧世纪正在到来!

中俄关系的升温,不仅是双边互动的结果,是国际秩序转型的标志。

未来十年,世界的主轴将从大西洋移向亚欧大陆。

中俄作为大陆文明的两极,正以铁路、能源通道、科技协作、货币体系为纽带,构建一个去美元化、去霸权化的新格局。

短期看,中俄的能源、科技、金融合作将继续扩大;

中期看,亚欧大陆将出现一个以人民币、卢布为核心的经济区;

长期看,这将重塑世界权力的重心,北美对全球掌控力系统性退化。

美国当然不会甘心但中俄关系已经成为世界多极化的核心支撑。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大国博弈的舞台上,中俄携手登上主角席位

美国,如今只能又急又酸……

已有13人赞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