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中国人对日本这个民族,是不太容易理解的,虽然都处于东亚这个地理单元,历史上日本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也很大,但日本与中国在民族心理和性格上的差别,会大到他们的很多行为让中国人都难以理解的程度。

在特朗普访日期间,日本新任的女首相极尽谄媚的讨好表现,她的一些举止和表情,让围观的我们都会感到心理不适,但日本很多人却不觉得她的表现有什么不妥,给高市早苗点赞的评论一大片。虽然也能看到有人出来批评高市早苗的,但底下骂他的人更多,说明日本人还是很吃高市早苗这一套的。


在这些日本人心里,他们的首相对美国总统极尽讨好和谄媚,都是应该的,他们还为此找了很多理由,其中的一个理由竟然是“为了对抗中国”。
这种观点在日本应该有相当的代表性。今年10月份日本的一个综艺节目中,嘉宾讨论到“全世界都在对特朗普阿谀奉承”,一个日本嘉宾在“(日本)如果反抗了会怎么样”的问题前,回答“中国会出头”,面对“日本会怎么样”的问题,又回答:“(日本)会被中国统治”。说明日本的不同阶层,都已经具有这样的共同心理。



中国的发展与壮大,成为了日本人选择与美国发展更紧密关系的一个重要理由。为此,出卖点主权和国家尊严,也没什么了。
我们这种已经实现了主权独立的国家,确实理解不了这种被外国驻军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民族心态。很多在我们这里应该坚持的尊严和坚守的底线,在他们看来无所谓。
美国每次感觉自己营养不良了,就拿出刀子找小日子放点血,《广场协议》等金融措施让日本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失去了快四十年。美国还用《日本半导体协议》结合其他措施,把日本原本第一的半导体产业优势基本摧毁,日本人也不恼怒,继续对美国感恩。
这种在我们看来相当怪异的心态,也不是这几代日本人特有的,在日本有着比较悠久的历史传统。
美国将军李梅1945年3月至6月指挥美国空军无差别轰炸东京、大阪等几十个城市,投掷超过4000吨燃烧弹,直接导致超过几十万万日本人死亡,烧伤者更是不计其数,他被裕仁授予“勋一等旭日大绶章”勋章,以表彰其贡献。
日本还对率领黑船用武力轰开日本国门的美国海军将领佩里树碑立像。

在中国如果有人做出这样的行为,立即就可以享受到秦桧那样的历史评价。
日本对强者的崇拜,可以放下历史仇恨,可以不要民族尊严。
当美国的养殖驯化能力与日本的这种国民性结合,就产生了强烈的化学反应。日本沦为美国的半殖民地,迄今已经长达八十年,但日本人已经习惯了。
这样一个对强者的征服可以做到极为恭顺服从的民族,也有着对弱者极为霸道凶残的另一面,对外侵略战争中表现出极端的残暴。
这两个特点所代表的极端对立,就如同硬币的AB两面, 存在于日本人身上,实现了统一,构成了日本特有的民族性。
美国人研究日本民族的那本书《菊与刀》,对日本人性格做的如下总结一向被认为经典。
“极度好战又极度温和
极度黩武又极度爱美
极度粗鲁傲慢又极度彬彬有礼
极度死板又极度灵活
极度恭顺又极度讨厌被使唤
极度忠诚又极度反叛
极度勇敢而又极度胆小
极度保守而又极度喜欢新事物”
这些日本人的心理和性格特点,其实还可以继续凝缩为一句话:极度的恃强与极度的凌弱。
恃强者,必然凌弱。极端地仰慕强者,也会极端地欺凌弱者。看似极端,却可以同时存在。

日本的极右军国主义势力,面对实力不如他的国家,是极端的民族主义,但在实力比他更强的美国面前,就立即变成了极端的殖民服从。
日本内部虽然也有左中右,有不同的社会分层,在抗战期间也有左翼人士同情和帮助中国人,但这些人在日本并不具有普遍性。日本在近现代长期处于极右势力的主导之下,整体特点就是目前这个样子。
日本的民族特点,很容易给极端右翼势力的滋生和生长提供肥沃土壤。极端右翼势力长期占优。又会强化和放大日本的民族特征。
要得到日本人的普遍尊重,第一,你要有强大的实力,第二,还要让他感觉到害怕。第三,千万不要以德报怨。
抗战胜利之后,中国人没有向日本要求战争赔偿,日本人不会因此就感恩中国人的大度,对自己犯下的历史罪行进行自觉的忏悔。日本人反而会因为没有为恶行付出什么代价,在历史问题上一再伤害中国人的民族感情。
日本对我们的民族复兴持有的敌意,也绝不在美国之下。他们对中国的强大既有不甘心态,也有恐惧心理。毕竟,他们对历史上自己的那些罪行不会真的遗忘。
日本对我们的抗战胜利,一直是不服气的,认为打败他们的美苏,而不是败给了中国,所以他们面对中国,不肯接受战败国的待遇,尽战败国的义务,但是对美苏,就低眉顺眼很多。美国人对日本下手最狠,日本人对美国就最服气。
这是一个只崇尚实力,也容易在心理上接受强者征服的民族。
当然,日本对美国的恭顺和服从也不会是永久的。如果美国实力的衰落越过了临界点,日本人也会觉得美国不配继续享受日本的尊崇。到那时,日本人会对美国的感情就会转为轻视和仇恨。
中国的实力在上升,日本人也能感觉到,但在没有得到教训或者付出代价之前,他们对中国的实力变化,会采取一种自我麻醉或自我欺骗的态度,对依靠美国遏制中国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幻想。
日本人不会提前做出预判,接受中国人的再次崛起,更不会心平气和接受中国回到世界的C位。他们只能在重大的历史事件让他们完全没有办法继续欺骗自己后,才会从被动接受开始,变成主动接受。
日本人现在极力在做的是利用美国来遏制中国。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还是日本的安倍给美国人出的主意,在中美南海对峙后不久,安倍提出“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理念。那句“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也是安倍最先提出的。
日本在近现代史上,两次以中国为目标赌上国运,先后发动甲午战争和侵华战争,两次打断了中国的崛起进程。因为没有认真反思侵略历史,也没有付出足够严重的代价,所以,日本人也不会从历史中吸取二战失败的教训,他们在总结历史,并从历史中寻找应对现实困境的办法时,会有更大的动力,寻找第三次打断中国发展的办法,更容易产生再次赌国运的野心。
日本近年来更加极端地重视日本同盟关系,积极参与美国在西太的安全框架和印太安全战略,主要都是针对中国。
2023年,日本自民党向政府提交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文件中,将我们的重要机构和军事设施列入打击范围。日本外交大臣林芳称,日本政府正在考虑落实“反击能力”,“为了保卫国民的生命安全,不排除任何可能选项”。日本副防卫大臣鬼木诚更是直白宣称,用导弹袭击敌方基地符合宪法规定。
日本2025年的新版《防卫白皮书》,明确把中国定位成“前所未有的最大战略挑战”和“敌人”,用39页的篇幅渲染“中国威胁”,还把“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写进白皮书。
日本自2022年就开始放弃“专事防守”的政策,强调“反击能力”,并把远程打击力量作为军事力量的发展重点,不断增加军费。
因为我们已经具有强大的军事防卫能力,但我们的舆论和认知战还是严重的短板,相比日本不但增长的军事野心,中国人更需要警惕日本对我们的长期文化渗透。
日本对中国的文化渗透力度,即使不能和美国相提并论,也仅次于美国,很多时候,他们只是比美国的手法相对更隐蔽一些。2018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日本教授本庶佑曾口出狂言,说日本已经渗透到中国的各个方面,一旦中日开战,可利用这些优势瓦解中国。

那么多公开活跃的亲日派,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与日本有意识的渗透,与外务省等机构经费的持续燃烧,有着莫大的关系。
日本人在历史上针对中国大规模搞认知战,或许比美国人开始的还要早。在甲午战争之后,日本的东洋史学派,从“宋代近世说”“唐宋变革论”中,提出“文化中心移动论”,认为中国文化的中心在宋代由北方转移到南方,又在近代转移到了日本。日本学者还发明了“中国无国境论”等,为对外扩张提供理论依据。后来日本学者又搞出了“满蒙一贯独立论”、“中国南北对抗论”“长城以北非中国论”,“满蒙非中国论”等说法,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1927年,石原莞尔发明“满蒙非汉民族之领土”论,同年,日本时任首相在《田中奏折》中系统提出“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的战略步骤,为丰富日本的侵略理论,日本人又提出了“满蒙生命线论”。为配合日本侵华战争,日本学者还提出“文明输血论”,意思是中国的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腐朽,需要周围的“朴素民族”为中国输入新鲜血液。
日本还特别重视利用新闻媒体给中国人进行洗脑。甲午战争之前,日本就在中国创办了《上海商业杂报》等报刊。甲午战争刺激了日本在中国办报的积极性,把报刊作为日本宣传扩张政策的主要舆论阵地。上海、天津、大连等大中城市,都成为日本报刊的聚集之地。有人统计,从1882年《上海商业杂报》创刊至1945年日本投降,日本在中国创办了180多种报刊。
长期的认知洗脑,当然会产生效果。抗战期间,那么多人投日,与日本人以报刊等形式进行的持续洗脑,自然也是有关系的。
日本在认知上方面有着丰富的历史经验,在军事上对我们的威胁不如过去之后,现在的他们会更加重视对中国的文化渗透,更加不遗余力。

现任首相高市早苗,是安倍晋三培养起来的。作为是日本极端右翼势力的代表人物,她否认南京大屠杀,参拜靖国神社,频繁宣称“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对我们的新疆西藏问题也指手画脚。她还明确要推动修改日本宪法第九条,增加“紧急事态条款”,为日本军事力量正常化铺路。
高市早苗对中国的敌视不加掩饰。这样的极端右翼,能够当选日本的首相,说明日本的政治正在更加极端,在对华政策上也会有所表现。
现在因为无法遏制中国发展而日益焦虑的不只是美国,日本也在其中。
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中美的综合实力会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发生逆转。在此之前,各种敌视我们发展的外部势力,以及他们通过长期渗透而培植的内应,也最有可能动用一切可能的手段。
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确实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但面临的危险和挑战也更为复杂多变,需要做好准备迎接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在这个时间段,我们更需要提高警惕。
赞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