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遂特朗普愿,马姆达尼获胜了!

2025年11月06日

当地时间11月4日,美国第一大城市纽约市迎来市长选举。最新消息显示,民主党候选人马姆达尼获胜。

这意味着特朗普的“头号仇恨对象”马姆达尼,正让纽约政坛天翻地覆。

图片

34岁的马姆达尼一举创下三个纪录:成为纽约市史上首位穆斯林和印度裔以及最年轻的市长

图片

消息刚出,特朗普连发三条社交媒体怒骂“民主党制造灾难”。

马姆达尼是啥来头?

34岁的民主党人,穆斯林,皇后区代表。

击败了谁?

前州长、性侵犯被告安德鲁·科莫。

图片

这位靠众筹筹款、组建过说唱队的新人,为何成了特朗普的“噩梦”?

马姆达尼“黑马逆袭”,实则是美国民生困境与政治极化的必然结果

特朗普公开称他为“共产主义疯子”,威胁要切断联邦资金,甚至暗示将其“驱逐出境”。

而更戏剧性的是,此前特朗普已亲自联系科莫,商讨如何联手击败马姆达尼。

34岁新人凭啥赢?

一是纽约人爱听生活成本、犯罪问题、反特朗普。这三大块,谁抓住谁就有戏。

马姆达尼的胜利,是纽约人被生活逼出的选择。他精准踩中民生痛点

纽约2025年曼哈顿房租中位数达4747美元,普通白领的81%收入要交房租,他承诺冻结200万套租用房、十年增加200万套补贴房,砸700亿解住房困局;

面对物价年涨8.9%,他提出开市政府平价杂货店,资金来源于富人增税。

二是马姆达尼拉票方式也接地气

不在电视念稿,而是在TikTok、Instagram发视频聊房租、拍涨价货架,上百万年轻人自发传播,线下志愿者敲门拉票,于是才能干翻科莫这样的老炮。

马姆达尼靠啥起来的?

图片

作为一个出生于乌干达的印度裔穆斯林,马姆达尼的竞选活动主要是依托“草根化”的社交媒体活动展开。

通过这类社交媒体活动,9万人自愿给他拉票,这力量,把对手都给震住了。把票投给他的年轻人,脑子里可能根本没有宏大的主义叙事,他们只是在做一道生存数学题。

老一辈嘴里“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美国梦,对他们来说,已经像个骗局。

因为数据是冰冷又现实的:年轻人想买第一套房,平均年龄推迟到了38岁,比父辈晚了快十年。

所以当马姆达尼喊出要建经济适用房、搞免费公交、扩大免费托儿服务时,年轻人听到的不是什么激进口号,而是救命稻草。

马姆达尼获胜,也瞬间按响了华尔街的恐慌按钮。

向年收入超百万美元者征收2%“财富税”;企业税率从9%提至11.5%;2030年实现最低时薪30美元。

最引发争议的是建立市营平价超市和免费公交系统,超市巨头听后直接扬言要关店抗议。

这些金融精英的反应,与其说是担心社会秩序,不如说是出于保护自己钱包的本能。

华尔街的精英们无法理解,一个和他们一样出身优渥的人,怎么敢反过来动他们的蛋糕。

犹太团体抨击他“反以色列”,因其公开指控以色列实施“种族灭绝”,并支持抵制以色列的BDS运动。

但67%年轻犹太选民仍支持他,改革派杰里米解释:“他恨的是虚伪,不是犹太人”。

更有意思的,是共和党的动向。他们的候选人斯利瓦支持率只有10%出头,基本就是个陪跑的。

此前,马姆达尼在6月的纽约市长民主党初选中,爆冷击败了前纽约州州长科莫

随着科莫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选,并猛烈攻击马姆尼,不少共和党选民在特朗普的暗示下,开始觉得支持科莫才是“当务之急”。

于是,一场本该是两党对决的选举,变成了民主党进步派、民主党建制派和华尔街资本的三方混战。

马姆达尼的崛起,其实揭示了一种更深层的情绪,一种跨越党派,在整个Z世代蔓延的“体制疲劳症”。

盖洛普的民调数据提供了铁证:超过六成的Z世代,无论党派,都认为美国的经济体系只为少数人服务。

在抨击现有体制和政商权贵这一点上,右翼的Z世代和左翼的年轻人,情绪几乎是同频的。他们共享着一种被背叛的愤怒。

马姆达尼能从百万人中杀出重围,正因为他被视为一个敢于挑战现状的“局外人”。

这场选举说到底,是纽约人对生活现状的一次总投票,更是民主党内部路线的一次激烈碰撞。

对于那些手握权柄的政商领袖来说,继续沉迷于贴标签的游戏,或者用点表面福利敷衍了事,已经行不通了。

马姆达尼的胜利与否或许会决定民主党短期内的方向,但Z世代递出的这份现实主义“催收单”,他们迟早都得面对。

特朗普为啥怕?

图片

马姆达尼说自己是“特朗普噩梦”,并非虚言。

其一,特朗普靠“反建制起家,马姆达尼却将这招玩得更彻底,可能抢走年轻选民与少数族裔支持;

其二,纽约贡献全美8%GDP,断联邦资金实为击中特朗普软肋,且“向富人征税”直接对准特朗普的富豪基本盘;

其三,马姆达尼的乌干达出生、印度裔穆斯林身份,打破了特朗普“白人至上”叙事,动摇其少数族裔支持者。

马姆达尼的胜利给民主党内部来了场“地震”。

以舒默、杰弗里斯为代表的建制派曾拒绝支持他,如今却不得不服软

马姆达尼触发了民众对不平等、高物价和建制派的愤怒,其主张成了党内“流量密码”,明年中期选举民主党人或纷纷效仿其民生路线。

同时,他的700亿住房补贴、平价杂货店计划需市议会配合,建制派或暗中掣肘,这场博弈将决定民主党未来方向。

此外,他靠社交媒体动员年轻人,让投票率升18%,也给两党提了醒:年轻人只关心房租、物价等实在问题。

马姆达尼胜选不是孤立事件,而是美国社会矛盾的爆发。

短期看,纽约作为“风向标”,其政策若能缓解民生痛点,其他城市或跟风;若失败,共和党将攻击民主党“激进”。

中期看,明年中期选举两党会更重“民生牌”,但落实政策难700亿资金来源、开发商配合等都是难题。

长期看,美国选民已证明:身份标签只是“敲门砖”,能解决住房、物价才是“通行证”。

如今,马姆达尼支持者还在庆祝,但特朗普威胁、建制派观望、政策落地难题已在眼前。

比创造纪录更重要的是,这场选举给美国政坛敲了警钟:抓不住老百姓饭碗问题,再响的口号都是空话。

特朗普怕的不是马姆达尼本人,而是“民生优先”的浪潮冲垮其政治根基。对美国而言,这或许是让政治回归民生的机会。

已有0人赞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