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
5月1日,联合国安理会1267委员会通过了印度的提议,支持对“穆罕默德军”头目马苏德的列名申请,对他本人和穆罕默德军这个组织进行制裁。
消息虽然简短,但是结合旧闻看,安理会的决议意味深长。
在之前十几年里面,印度曾经多次寻求将马苏德·阿兹哈尔加入1267委员会的制裁名单,但是都被中国否决了,印度还曾经大动肝火地地怒斥中国。
2017年10月30日,洞朗对峙的紧张气氛刚刚消褪,《印度时报》刊文指责中国无视美国和印度,采取“选择性地打击恐怖主义的方式”,阻止联合国对马苏德·阿兹哈尔设置禁令,文章还称,“印度希望北京不要做得过火”,不满和威胁态度溢于言表。
那么,既然之前中国政府根本就不理会印度的主张和威胁,为什么在2019年又突然同意了?
中国放行制裁,是不是和印度进行了某些政治交易,会不会影响到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关系?
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要讲清楚马苏德·阿兹哈尔(Masood Azhar)和穆罕默德军(Jaish-e-Mohammed)的由来。
众所周知,克什米尔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仇恨的源头之一,两国曾经几次为了克什米尔大打出手。即使是和平年代,两国也在克什米尔互相囤积重兵进行武力对峙,这是世界最容易爆发战争的热点地区之一。
克什米尔问题的始末,篇幅所限不再赘述,但是有一点是必须点明的:那就是这个地区绝大多数人口是穆斯林群体。
穆斯林群体自然更加倾向于巴基斯坦,从克什米尔被印度占据的第一天开始,穆斯林群体的反抗就从来都没有间断过,而印度也想尽办法用各种手段来镇压。
马苏德·阿兹哈尔的出生地并非克什米尔,而是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是公立学校的校长,生有11个孩子,马苏德排行第三。
虽然父亲希望他能够继续走同样的路,但是在少年时代之后,马苏德从学校退学,然后进入伊斯兰学校学习,从那里接受了教育,长大后成为阿利姆教派的教士。
他并不想做一个普通的阿訇,相反,他更喜欢在现实中实践伊斯兰主义。
80年代,马苏德作为志愿者参加了苏联和阿富汗的战争,在阿富汗打游击,武装对抗当时的超级大国苏联。后来马苏德因为负伤而回国,但是也积累了的战争经验和组织经验。
当时的巴基斯坦政府,同样害怕控制阿富汗的苏联人威胁自己,但是他们并没有胆量和苏联进行直接的武装对抗,于是转而选择支持志愿者。
而当时美国人也非常希望利用阿富汗来削弱苏联,所以为这些圣战者们提供物资乃至人员支持,今天我们仍旧能够从第一滴血系列电影当中看到相关的场景。顺便说一句,当时中国也为反苏游击队提供支持
在这个背景下,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ISI)把狂热的圣战者变成自己的下属,利用他们来做巴基斯坦政府不方便做的事情。
在各个国家联手打击之下,苏联在阿富汗陷入泥潭,流血不止,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却一无所获,不得不在1989年正式撤出了阿富汗。
然而,苏联人撤出阿富汗,并不代表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和伊斯兰圣战者们停止合作。相反,从之前的合作当中,巴基斯坦政府看到了利用这些地下武装的好处。
1993年,伊斯兰圣战哈卡特(Harkat-ul-Mujahideen)成立,马苏德·阿兹哈尔成为了该组织的秘书长。不言而喻,该组织的主要诉求就是对伊斯兰的敌人进行圣战——而身为巴基斯坦世仇的印度,自然是该组织的首要目标。
印度也没有放松警惕,在1994年1月,印度政府在克什米尔的哈纳巴尔地区,逮捕马苏德·阿兹哈尔。然而故事并未到此结束。
1995年7月,6名外国游客在克什米尔被绑架。绑架者提出的要求包括释放马苏德·阿兹哈尔。其中一名人质设法逃脱,另一名人质8月被发现了已经遭到斩首的遗体。而剩下的人质自1995年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见过或听到过。
1999年12月,一架从尼泊尔加德满都飞往新德里的印度客机(IC814)被劫持,最终降落在阿富汗坎大哈。劫机者要求释放被印度关押的三名激进分子,包括马苏德·阿兹哈尔。
随后,印度政府释放了阿兹哈尔,这一决定被许多政界和舆论界人士批评为“外交失败”。
出狱之后,马苏德·阿兹哈尔没有放弃他的事业,他创建了穆罕默德军,该组织主要在巴控克什米尔地区活动,袭击印度军警和其他民用设施,主要的政治诉求就是让印度结束对克什米尔的统治。
穆罕默德军一直被认为是印度一系列伤亡惨重袭击事件的主谋,被印度列为头号恐怖分子。同样,外界也一直认为它与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关系密切。
毫不奇怪,印度一直谴责巴基斯坦支持恐怖组织,并且屡次在联合国提出要求,希望把穆罕默德军列入“1267委员会”的制裁名单当中。
而巴基斯坦一直否认自己的情报机构与穆罕默德军或者与马苏德·阿兹哈尔有任何关系。他们口头上谴责穆罕默德军所发动的袭击,但是他们坚决反对印度将穆罕默德军列入“1267委员会”的制裁名单。
而中国,和巴基斯坦一样,从未支持穆罕默德军的袭击行动,中国只是反对把它列入“1267委员会”的制裁名单。
这个“1267委员会”负责制裁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下属机构,根据1999年10月15日安全理事会第1267(1999)号决议成立。
中国反对印度提议的理由非常简单:如果印度想要把穆罕默德军列入这个专门针对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委员会名单,就必须提交出确实有效的证据,证明它和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有勾结。
印度要用“1267委员会”制裁马苏德,主要目的是把穆罕默德军问题国际化,顺便给巴基斯坦抹上“支援(国际)恐怖组织”的帽子。但是,巴基斯坦和穆罕默德军的关系好找,塔利班那条线索就很虚了,印度拿不出确切证据,所以中方就以这个理由数次否决印度提案。
安理会的事情,印度插不上嘴,只能愤怒地指责中国以“技术性障碍”来妨碍印度反恐——所谓技术性障碍,无非就是中方跟它要证据它给不出。印度对中国的做法气愤不已,但是这并没有什么用,中国每次都会行使否决权。
2018年之后,情况不太一样了。
这一年,巴基斯坦选出了他们的莫迪——伊姆兰·汗总理。
这位总理的经历颇为传奇,少时赴英国读书,毕业于牛津大学。13岁时开始打板球,后来加入巴基斯坦国家队,1992年,伊姆兰·汗以队长身份带领巴基斯坦板球队赢得世界杯,被视为民族英雄,赢得了最初的民望。
而在功成名就之后,伊姆兰·汗光荣退役并成为慈善家,他创办巴基斯坦首家专攻癌症的医院,还开办大学及研究机构,进一步提高了自己在民众中的声望。
1996年4月,对官僚主义和腐败盛行深感失望和厌倦的伊姆兰·汗投身政界,成立了巴基斯坦正义运动党,并担任党主席。正义运动当在2013年的大选中斩获35个议会下院议席,成为国民议会的第三大党。
为了赢得支持,伊姆兰·汗一向以直言不讳著称,屡屡痛斥政坛的腐败和官僚主义,抨击他们忙于内斗而忽视了贫民百姓,并且宣称自己当选之后要尽一切努力终结政府腐败,建立一个集权而且重视发展经济的政府。
2018年7月,伊姆兰·汗赢得巴基斯坦大选。
不难看出,伊姆兰·汗走的是近年流行的民粹政客路线,有人说他是巴基斯坦的莫迪,有人甚至说他是南亚的特朗普。
然而,在煽动民粹走反体制路线之余,伊姆兰·汗并非是一个完全迎合民粹的政治人物,相反,他一直有自己独特的政治主张。
篇幅所限,其他的主张不多赘述,在本文相关的印巴关系问题上,伊姆兰·汗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温和派。
在竞选期间,他就说巴基斯坦和印度必须通过对话化解分歧,哪怕克什米尔问题也可以谈判,这样才能共同前进。
在8月18日,伊姆兰·汗正式宣誓就职,他的外交部长库雷希在8月20日公开表示,印度总理莫迪已致信伊姆兰·汗,并表达了对话意愿。对此,库雷希表示,“持续不间断的对话是印巴关系向前的唯一出路。”
伊姆兰·汗本人随即也在其个人社交媒体回应,表示了愿意重启对话的意愿。
当然,在向印度示好之余,他多次表态,宣称中巴关系是巴基斯坦外交政策基石。他不仅无意改变中巴关系,反而希望进一步向中国学习,促进经济繁荣。
伊姆兰·汗的政策,也许符合巴基斯坦人民的意愿,然而穆罕默德军不喜欢和平。
对穆罕默德军来说,它必须制造印巴之间的紧张对立,才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它绝不希望伊姆兰·汗政府和印度和解,乃至将克什米尔主权问题搁置。
因此,原本就经常在克什米尔发动袭击的穆罕默德军,进一步加强活动的频率,多次主动袭击印度军警。
袭击在2月份到达了顶峰,2月14日下午3时15分,约2500名印度后备警察部队官兵休假结束,分乘78辆大巴沿斯里那加-查谟公路返回驻地,行至距离斯里那加20千米的拉托蒙德路段时,遭遇自杀式炸弹袭击,至少39人死亡。
2月17日晚间,印度国家步枪队、特别行动小组和中央储备警察部队一起出动,根据“穆罕默德军”武装分子藏在普尔瓦马地区的情报,包围了一个村庄。随后爆发了激烈枪战,4名印度士兵死亡。
印度政府为了镇压克什米尔局势,开始持续增兵,并且严厉谴责巴基斯坦政府包庇穆罕默德军。
随着地区局势越来越紧张,巴基斯坦不得不在边境线和实控线提高戒备,双方原本出现的关系缓和苗头随之无疾而终。
2月27日,印巴在空中爆发了激烈对抗,至少2架印度战机被击落,并至少1名印军飞行员被俘虏。
击落印度的飞机并且俘虏其飞行员,极大地鼓舞了巴基斯坦民众的情绪,总理伊姆兰·汗的支持率也再创新高。
但是对伊姆兰·汗来说,民众的狂欢并不是终极目标,他需要冷静处理目前的局面,不能被暂时的舆论胜利冲昏头脑。
他对印度的观点没有改变,依然认为在印度远强于巴基斯坦的情况下,巴基斯坦不能主动挑衅。巴基斯坦的主要目标还是处理国内的复杂局势。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伊姆兰·汗先是宣示巴基斯坦领土绝对不容侵犯,安抚民众,然后马上又对印度抛去了橄榄枝,宣称自己希望和平,要同印度一起化解本次危机。
他的示好很快从口头升级为行动,3月1日,巴基斯坦释放被俘印度战机飞行员阿比纳丹。这位飞行员在被俘虏期间得到了良好的待遇,几天之后就被释放,证明伊姆兰·汗确实希望尽快淡化危机。
在伊姆兰·汗和莫迪心照不宣的默契之下,已经接近战争的印巴关系,逐渐得到了缓解,危机告一段落。
在有利有节地处理完了和印度的紧张关系之后,愤怒不已的伊姆兰·汗,对自行其是、给巴基斯坦带来了大麻烦的穆罕默德军进行了秋后算账。
3月6日,飞行员释放不到一周,巴基斯坦拘捕了与“穆罕默德军”有关的44人,其中包括马苏德·阿兹哈尔的兄弟阿卜杜拉·拉乌法。
伊姆兰·汗的秋后算账并不是仅此而已,在他看来,穆罕默德军已经有了不受控制的迹象的,不再适合继续做巴基斯坦的白手套了,他决定抛弃这个组织,另外再找合适的代理人。
5月1日,联合国安理会1267委员会通过了印度对“穆罕默德军”领导人马苏德的列名申请,中国未行使否决权,主要动力显然是伊姆兰·汗整顿内政的需要。
可以看到,伊姆兰汗虽然号称南亚特朗普,但是和四处点火的特朗普不同,他的主要精力集中于内政,在外交方面反而颇为克制,希望同印度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缓和(当然完全缓和不可能,巴基斯坦无法放弃对克什米尔的主权要求)。放回印度飞行员是为了这个目的服务,对穆罕默德军下手,同样也是为这个目的服务。
显而易见,中国这次放弃否决权,并非出卖巴基斯坦利益,也不是因为和印度做了利益交换。明显是巴基斯坦先对穆罕默德军下手,之后中国追认盟友的对内政策。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只会因此更加密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