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
给如松老师打 call
人口老龄化加重之后,社会活力不足,经济就会持续低迷,丧失就业能力,继续推动年轻人不断迁出。
当生育欲望淡薄之后,老龄化就会加速,这就是京津沪今天表现出来的现象。
只有敢于向高房价、高地价上的食利阶层开刀的城市,才有能力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经济才会有前途。
从一篇文章上看到一张很有意思的图,反映的是2018年27个省市的出生人口数和出生率。
从出生率来看,辽宁毫无疑义地垫底,仅仅为6.67‰。虽然黑龙江和吉林未有数据,但估计也不会差太多,源于三省的环境基本一致。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辽宁之外,排名靠后的分别是天津、上海、北京三大城市,出生率分别是6.67‰、7.2‰、8.24‰。不仅远远低于维持人口稳定的正常出生率2.1%,还远低于全国平均人口出生率10.94‰。
在人口出生率的问题上,为何京津沪紧跟东北?
主要原因在于,随着近年来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很多人的养老观念和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传统的子女养老模式逐渐转为社会养老为主、子女养老为辅的模式。加之,养育子女的成本快速上升,人们自然越来越倾向于减少生育,这是一种必然。
无论人们在主观上是否愿意承认,事实都是如此。东北是中国城镇化最高的地区、也是社会养老普及率最高的地区,现在的生育率最低,老龄化最严重,也在佐证这一点。
当人口老龄化加重之后,社会活力不足,经济就会持续低迷,丧失就业能力,继而推动年轻人不断迁出,这又直接导致企业出走,就业机会更为匮乏,从而导致恶性循环。
其实大家忽视了,东北之外,京津沪一样是城镇化率最高的地区,这意味着这种恶性循环会很有可能会传染至这些地区。
京津沪的城镇居民,还有一个比东北更特殊的“优势”推动生育率下降,那就是生活在这些地方的不少人,会认为自己有多套投资房(包括那些拆迁户),既能出租也能出售,均可以获得不菲的收益。
即便没有投资房的,自住房也价值千万或数百万,即使将来政府不能养老,自己的财产也可以养老,也就更不愿意生育。
当生育欲望淡薄之后,老龄化就会加速,这就是京津沪今天表现出来的现象。
人口老龄化之后,经济自然丧失活力。去年,中国以往经济最繁华城市上海的经济增速只有6.6%,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中国教育、医疗、行政等资源最佳城市北京的经济增长也只有6.6%,仅与全国持平,天津更是只有3.6%,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三大城市的经济增长表现不佳,远低于深圳(7.6%)、广州(6.2%)和杭州(6.7%),这与京津沪所占有的行政、教育、医疗等资源完全不匹配。
过去这些年,从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的排序也可以看出,“广深”一直都是给“北上”跟班,但如果按照现在的经济趋势继续发展下去,京津沪和广深杭之间,谁给谁跟班是很不确定的事情。
京津沪到了该改变的时候了!
说到这里,京津沪的朋友必然会说,只要放开户口,京津沪不愁外来人口补充。有了流入的人口,城市经济就会好转,老龄化就会得到缓解。但在我看来,这可能有些一厢情愿了。
因为,京津沪作为全国房价最高的地区,很多人(当然也有外地人)手持多套投资房,在等待实现高租金、高房价的收益。一旦企业入驻,高昂的土地价格就会先让企业脱层皮,然后企业还要长期支付高工资(以覆盖房租),否则就不足以吸引员工。
这就让土地拥有者和房屋持有者长期食利企业,甚至把企业的盈利空间食利一空,我不知道世界上有没有这样“聪明”的企业家。当就业机会越来越少的时候,你又凭什么吸引年轻人流入呢?
当然,京津沪放开入户,凭借优良的教育、卫生资源,可以吸引一些学生家长进驻,目的是为了高考和上大学。这些地区的教育资源也确实要更丰富,大学的入学门槛也相对较低。
但本地逐渐丧失就业机会之后,学生毕业一样面临不好就业的问题,或许到最后还是不得不远走他乡,从而留下更多已经变老的学生家长——让城市更老!对城市发展来说得不偿失。
中国也有“聪明”型城市,最典型的是深圳等地。2008年次贷危机中,全国经济都受到了冲击,深圳这样的出口型城市受到的冲击更严重。
此后,在多数城市借四万亿的“东风”,炒房炒得不亦乐乎的时候,深圳却走上了完全不同的另一条路——率先推动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到现在已经显示出明显效果。
也就是说,就在大多数城市还在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而迷茫、只能继续依赖房地产的时候,深圳等地已经接近转型为科技驱动型城市,极大地提升了自己的产业发展水平,在全国经济版图甚至在世界上重塑了自己的竞争力,已经领先了一大步。
现在,很多城市都在使用户口吸引“人才”以实现高土地收益,同时也在炒走企业和就业机会,可深圳的做法却不同。
深圳也有很多坐拥多套投资房的食利者,但深圳市政府推出半价房,提供给新入驻的大学生,对于在深圳工作了十年以上的劳动者(在深圳缴纳了十年社保)提供优惠折价房,这实际是在打击在高房价上等待食利他人、食利企业的人群。
当政府努力控制企业的用工成本之后,才会有更多的年轻大学生进入,企业才谈得上生存与发展,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城市就可以进一步发展。
未来,只有敢于向高房价、高地价上的食利阶层开刀的城市,才有能力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经济才会有前途;就是不知道,那些高房价和高地价的受益者们,能不能有这样的勇气和胆量?
年轻的城市才有活力,年老的城市会暮气沉沉。如果一个城市用高地价形成的高房价(京沪的房价收入比已经高于40倍,超过世界第一的香港一倍)持续食利企业,只能让自己的城市加速变老,赶年轻人去他乡。
如此,未来深圳等地就不是领先一步,而是两步。当被人领先两步的时候,试问你又靠什么才能追得上?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刘轩老师:哈佛大学心里学硕士《我是演说家》第二季冠军,拥有20多年心理学教育经验。
2020-12-105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