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在山西省临猗县的一个贫困的平原村,一个婴儿呱呱坠地,父母希望这名男婴长大后能够有所作为,成为文武双全的男子汉,便给他取名孙宏斌。家中共有兄弟四人,孙宏斌为长子,身为哥哥,从小就很懂事,也锻炼得很独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孙宏斌很小就和父母一起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对事情也总是很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据老乡道,自小孙宏斌身上就带着一股机灵劲,在玩游戏时总是他来分配角色,而且谁都玩不过他,小孩子们都很崇拜他,很多同龄甚至比他大的小孩子都愿意跟着他一起玩,听他指挥。孙宏斌每逢听大人讲起城市的生活是那样绚丽多彩,便独自暗暗发誓一定要走出农村,去外面的世界闯一闯。但是,村里的孩子要出去只有一条路——读书。镇上仅有一家小小的国营书店,每天没等书店开门,孙宏斌就已经等在书店门口了,北方的冬天异常寒冷,即使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他也依然坚持每天早早的来等着。一整天不出书店的门,有的时候饭也不吃,门要锁了都不知道,店长被他的认真打动,便每天延迟一会关门。1977年恢复高考后,在恢复高考的第二年,也就是1978年便有六百一十万报考,但是只录取四十点二万人,在录取率仅仅不到百分之七的情况下,刚刚年满15岁的孙宏斌就凭借着自己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努力,在竞争如此大的情况下考录了大学,除了努力外,孙宏斌也有极高的天赋和超人的聪明才智。家里人对这方面不了解……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877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