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场巨大的灾难,最开始只是模糊的传闻。1942年底,24岁的《大公报》记者张高峰,孤身前往河南,验证一个令人不安的流言。他从重庆出发,取道西安,前往洛阳。刚到西安,便见大量乞丐拥挤街头,火车站内,列车塞满河南灾民,车厢顶趴满人,“沿途遗弃子女,失足毙命更为常事”。他沿路逆行,到洛阳后又南下登封和宝盐,一路上荒坟连绵,户户绝烟,野狗结队食人,仅存活人拆房拿木料,远走换粮。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旱灾现出一角。3000万人受灾,遇难者超300万人。1942年,河南9个气象站记载显示,全年平均降水仅为408.5毫米,大旱持续8个月,此后又遇蝗虫过境,遮天蔽日,万亩皆空。然而,大灾之初,地方官员却选择瞒报,重庆方面对旱灾传闻不屑一顾,依旧要求河南纳粮。张高峰将所见所闻,写成报道《饥饿的河南》,登于1943年2月1日的重庆《大公报》。第二天,报纸再发社论《看重庆,念中原》,“谁知三千万同胞,已深陷在饥馑死亡地狱”。此后,美国记者前往河南实地考察,并于《时代周刊》报道,世界哗然。至此……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888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