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之前,中国是没有地摊经济的。别说地摊经济,连私人经济都没有。改革开放后,大批敢于吃螃蟹的人,开始下海做生意。他们的第一桶金,大多数都是从摆地摊里赚来的。资金门槛低,参与方式灵活,特别适合当时的中国经济。地摊,孕育出了中国第一批企业家。改革开放之初,大批知青返城,就业困难情况非常严重,一个“大碗茶”就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个人,一辆手推车,就可以养活一家人,民间的活力就这么被激发了出来,让中国的私营经济积累了最初的启动资金。曾经,天安门广场上面,都有地摊。劳动人民给出地摊起了一个时髦的名字,叫练摊。到了1984年,地摊经济在南方已经彻底成型,一部名为《雅马哈鱼档》的电影,记录下了当时的广州街头景象:通街都是地摊,摩托车走得比人还慢。汽车就不要想了,根本就没有通过的可能性,没看到摩托车都过不去么?又过了十年,这种繁荣的景象遍布中国所有的城市,从南至北。就连黑龙江省最北边的边境城市,也被地摊给统治了。地摊经济生机勃勃……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889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