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长期研究中欧关系的学者丁一凡的话来说,“中欧之间的合作多到数不清。”疫情期间,中欧之间的货物贸易传统还在沿着中欧班列延续。这条线,在疫情下依然稳固,全球疫情严峻的5月份,中欧班列累计发送货物同比增长48%。这条线,也藏着一些特别。从义乌出发的千余列中欧班列中,有几趟很特殊——跨境电子商务专列。这正是中欧合作的第二个关键词——新兴领域。最近,欧盟公布的中期预算提案和欧洲复苏计划都聚焦了同一个关键词,数字经济。这确实是欧洲的短板。2018年,德国的数字经济总量是2410亿美元,在欧洲排名第一。而中国数字产业化部分的产值达到9689亿美元,超过了英法德产值总量。其中的原因,江苏太仓高新产业技术开发区招商局副局长段狼有一些自己的观察。他所在的园区入驻了320家欧洲企业,因为疫情,一些企业正在借力中国进行数字化转型:“他们觉得中国通信基础设施比较好,中国员工对新兴技术的接受程度也比他们本地员工好。所以,很多企业如果推动数字化项目,首先会在中国进行试点,之后再将模式推广到其他子公司、分公司和总部。”这种优势互补,让我想到本次会面中,中欧双方领导人都特别提到的一句话:中方:加强中欧绿色和数字领域合作,构建绿色发展伙伴。欧盟:推动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广泛领域合作取得更多进展。中欧之间,还有一个默契是“绿色”二字……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949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