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上海名媛”一词突然大火,一篇爆款文让一群钓有钱人的伪白富美浮出来水面,这群拼名包,拼酒店,拼下午茶,拼游艇,拼豪车,甚至拼丝袜的“名媛”们,自然引发了全民的调侃和嘲讽。虽然这篇爆款文大概率是作者自己编的故事,不过,从现实的角度来看,这种包装本质也是一笔值得投资的买卖。就像前段时间娱乐圈纪检委王思聪就把“天王嫂培训班”的amy姐曝光了出来,跟那些“上海名媛”们的牌照秀朋友圈做的也是大同小异。更不说之前沸沸扬扬的“红烧肉”,以及前几天“拿下了”黄金大佬的忘年恋,也同样刷爆了朋友圈。没办法,这种看包装下菜碟的事情,属于这个社会运行的规律。就像我前段时间带着运动手环,拿着低配手机,一身运动装打着出租车去看房子,也一样被销售员一脸鄙视。当然,我不会单纯去蹭热点,而是要聊一聊这点背后的逻辑。“名媛”或者“名流”这个词儿,起源于18世纪中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在工业革命之前,西方还是封建制度,就像冰与火之歌里面的称呼那样,贵族老爷们都是“mylord”、“yourgrace”,介绍自己哪怕不像龙妈那样一串的title,也会说自己是“sonofXXX”。可是,随着工业革命,劳动价值不再来源于……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866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