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体制内工作了12年,又在体制外工作了6年。相对来说,我对体制内和体制外的话语体系和思维方式,都比较熟悉。实事求是地说,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对监管的认知水平是参差不齐的。还有很多涉世未深的“小伙伴”,对监管的认知还停留在“别管我”、“别烦我”、“人民群众喜欢,关你何事”的水平。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我一直呼吁,互联网行业与监管机构的互动,要走大道、走正道、光明正大,最关键的是要做好沟通、达成共识、争取双赢。千万不要把GR(政府关系)“庸俗化”,过于强调“找得到人、办得成事儿”。更有甚者,迷信所谓的“关系”,在企业经营和管理存在明显问题的时候,幻想通过“关系”来摆平。企业跟监管机构互动,最关键的是要明确监管方的要求、原则和底线,尽一切可能实现“合规”;同时,要尽可能用监管方听得懂的语言,说清楚企业的理念和实践,避免误解。在此基础上,找到监管机构和企业各自KPI的“交集”,做一些对企业有利、对国家和社会也有利的事情。比如,主流声音的传递,这个国家有需求,对老百姓有利,对平台也有利。在抖音、B站上,一些官方媒体和机构的账号,粉丝很多,效果也很好。随着技术的发展,新一代网民获取信息的方式逐渐走向……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879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