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在十六大工作报告上,时任统计局经济核算司司长许宪春提出国家经济远期发展目标:争取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5万亿元以上,到2050年时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国。彼时,中国GDP总量刚刚超过12万亿人民币,站在当时的环境来看,关于十八年后总量翻3倍的预期规划,即使是有WTO的全球性市场加持,对很多普通人来说也是不切实际的唱高调之言。我至今还记得,在我接触互联网浪潮的2005年前后,网上有一篇很火的预测文,博主雪亮军刀依据中日两国GDP增率计算,得出中国经济将在2030年前后超越日本的结论。此文一出,谩骂之声随之接踵而至,什么五毛愤青的歧义词从四方键盘铺天盖地的袭来。或许在那时的人们看来,能望日本之项背就是中国经济的天花板了...不过,八年后,根据权威国际组织世界银行的报告,中国GDP正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国,比此前规划提前整整四十年,比博主雪亮军刀的预测提前整整二十年。正如杜甫诗云,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翻开现代国家进步史,各位可以发现,中国战后唯一一个大步迈向发达国家的大国土大人口大资源的“三大”国家。而作为同样“三大”的国家,巴西印度经过多年发展,却不及中国一个零头。有想过为什么吗?一个关键在于:在工业时代的环境下,大国土大人口大资源的国家只有搞能容纳更多就业岗位的工业建设,才能支撑起国家经济的长期发展。注意重点:长期发展,这个概念在后文非常重要。但现实却是……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914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