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战争”和“新动能”两个关键词,一直是近几年我们描述顶层经济路线之争的主线。博弈起起落落,随着时局的变迁,时有显现。当下,随着拜登上台,国际秩序面临深度调整。因而在前些天,我们又一次用着重语气,为当下宏观经济不确定性进行了预警。这篇文章颇为晦涩,也是因为涉及到了顶层,不得不将有效信息隐藏在字里行间中。但我们可以清晰感知的是,导致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的两股力量的博弈,又开始了。究竟这番博弈的实质是什么,我们还得从解构其中关键词“卫国战争”和“新动能”开始。“卫国战争”这个词,原来一般指的是二战期间,苏联为抵抗纳粹德国侵略进行的战争。这场战争,因其规模之庞大、战况之激烈、伤亡之惨重,被载入史册。德国为走出一战后的衰退,通过“量化宽松”大幅举债制造军工和拉动经济,并在债务到期前四处出击,寻求增量以维持德国的复兴。由于只能扩张不能退缩,纳粹大军对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大军压境,苏联的欧洲领土几乎损失殆尽。但苏联却最终死撑了下来,反败为胜,成为了最后的赢家。而今天的美国,正如当年的纳粹德国,通过不停举债并向外转移,来缓解国内矛盾。根据美国财政部数据,2020财年,美国预算赤字达到创纪录的3.132万亿美元,是2019年赤字的三倍以上,债务规模超过了GDP。同时,3.132万亿美元的预算赤字水平较2009财年金融危机时期的1.416万亿美元翻了一番以上。这些印出的美元热钱,正如昔日来势汹汹四面出击的纳粹大军,谋求利润的同时试图翻云覆雨。面对大军,权威人士曾……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902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