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从科举聊到自由主义和人权:中西差异之大历史!


2021年03月11日 
现在,线上线下有大量关于中国青少年教育的讨论。孩子上什么课。如何脱颖而出,如何实现素质教育,教育内卷的问题,国际/出国教育还是本土教育,诸如此类。当然,这也和我的年纪与朋友圈有关,身边的朋友都有小孩,自然都会讨论孩子教育问题。中国自古重视教育,除了儒家文化内核外,还有制度基础:中国古代的科举制为中国确立了英才制度(meritocracy),使得普通人可以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教育扮演的角色,是中国与其他社会——包括西方及日本最大的区别。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这些文明和国家都是严格意义的世袭封建制(feudalsociety),只有中国确立了这样的考试制度,使得人们可以通过考试改变自己、家族乃至家乡的命运。科举制度为个人提供了社会流动性,提供了上升及发展的可能性,也是消解社会内部矛盾的重要制度因素。它使得中国社会老早走上了不同的轨道,早就不是西方和日本意义的“封建社会”。既然个人能够在制度里面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发展可能性,因此也没有了对制度的强烈反抗。我一直以为,西方启蒙以来不断确立发展的自由主义、民主主义哲学,主线是围绕对个人自由与权利的伸张,围绕对公权力的不信任和限制。这种哲学试图颠覆社会建构的价值基础,将社会从上自下(皇宫贵族及教会),转变为自下而上建构(美国就是极致案例)。在新的哲学下,个体的自由和权利是绝对的(尤其是各种消极关系),并且与政府形成对立关系。这套价值观,反映的就是对西方封建社会秩序(包括世袭政治及教会)的激烈挑战和颠覆。大白话说,就是西方社会封建制搞得时间太长了,好几重大山,除了皇宫贵族外还有宗教。人们受不了了,最后就激烈反抗,提出了这套自由主义价值观,把个人提到空前的地位。我们看到,西方追求的……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已有879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闲聊 | 从日本看美国,抢劫犯的崩盘,往往只差一场战争!
下一篇:资金回流美国,新兴经济体是否会一地鸡毛?
评论或留言 0

登录

注册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