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999年5月8日凌晨5点45分,当地时间7日晚上11点45分,两架北约B-2重型隐形轰炸机向中国驻南联盟共和国大使馆,发射了5枚精确制导导弹(JDAM)(确切的说是6枚,有1枚中途坠落),造成大使馆内3名中国记者(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和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朱颖夫妇)丧生,数十人受伤,使馆建筑严重损毁。下图是当时受损的大使馆外观。非常幸运的是,大使馆被击中之前,有十几个中国人在院子里面一边看北约的空袭一边聊天。晚上11时半,潘占林大使见天色已晚,而且天气又变得很凉,就劝大家早点休息,于是人们返回了楼上宿舍,而导弹来袭时间是11:45分。如果他们没有上楼,那么死亡人数将是一二十人甚至二三十人。根据潘占林《战火中的外交官》记录,除了四枚导弹击中大使馆之外,第五颗炸弹落在大使官邸中央,从屋顶一直钻到地下,严重损毁了潘大使所住的官邸。“北约对我特别关照,给我单独预备了一颗炸弹,”潘占林大使回忆。所幸的是它没有爆炸,“不然牺牲者的名单上,还会再添一个名字。”注意看下图,中国大使的官邸和大使馆大楼是分开的,有一枚单独的导弹击中了官邸。这充分说明袭击者非常清楚大使官邸和大使馆的位置,这绝不可能是误炸。1999年正是美国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反华气氛浓郁的时候,同时也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关键时刻。在使馆事件发生之前的1999年4月6日,中国总理朱镕基访问美国,推动中美签署中国加入WTO的协议是这次访问的主要议程,最终双方没有谈成,这是一个重大挫折。根据《变化:1990—2002年中国实录》,作者:凌志军,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书中把谈判濒临破裂,双方最终无法签约的一天成为“朱镕基访美最黑暗的一天”。实际上,朱总理是带着巨大的诚意想在美国签约,根据书中的记载:朱总理在记者会上告诉美国记者,他的国家和美国在世贸组织问题上已经清除了主要障碍,“如果要我说老实话,现在的问题不在于差距有多大,而在于目前的政治气氛”。实际上,中国对签约抱有巨大的诚意,总理带队亲自到美国,并且做出了让步,但是最终未能签署协议,是因为克林顿对协议的签署做出了错误的判断。根据中国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接受记者采访时的回忆,朱总理到华盛顿后,克林顿对朱总理非常热情,请他去白宫一间房子一间房子地参观,而且做了很好的准备。但是当时克林顿也亲自对朱总理讲了不签署的政治决断,克林顿说“如果现在就马上签署中美关系协议,我担心大多数国会议员将会投票予以反对。美国签署WTO协议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916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