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发布,一些数据显示中国在这之间的十年里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63.89%,比起十年前的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了14.21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进一步加深了,留在农村的人越来越少了。而且现在农村,散户守着几亩地种地没有规模效应,也就是饿不死,赚不到多少钱。粮食生产主要是把土地流转给种粮大户或合作社,种上百乃至上千亩地,机械化生产,耙田机、旋耕机、收割机、插秧机等农机具完全取代了传统的纯人力种粮。这样种地有规模效应,效率高,好管理,机械化之后还比以前人力耕种收获轻松,按种粮大户的说法:“种地不挣钱,除了技术落后,就是因为没有规模,我熟悉机械操作,坐在驾驶楼里,听着歌儿就把地种了。”哪怕在地形较为崎岖、不适合种粮食而适合开发特色农业的地方,比如浙江省,农业机器换人也在开展,连茶叶生产这样的经济作物生产过程中的机械化率都已经很高了。这就意味着,农业需要的劳动力越来越少,农村作为就业蓄水池的历史使命正在逐渐结束。做个对比,2008年次贷危机扩展到全球,2009年春节前返乡的农民工里,因企业关停、企业裁员、找不到工作、收入低等与金融危机有关的因素而返乡的农民工高达1200万人,其中有接近七成留在了本地务农,也就是农村吸纳了约800万劳动力。而在去年受到疫情冲击,经济也出现一定困难情况的时候,今年一季度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仅仅比2019年同期减少了246万人,可见农村劳动力早已不满足于在农村种一小片地,二还是想进城务工。毕竟种自家一小块地收益不多,把它流转给集体或种粮大户自己拿流转费,进城务工转收入不香嘛?然而……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865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