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躺平”一词火了,连带着不少媒体对“躺平”大肆口诛笔伐。我是挺疑惑的,“躺平”只是大家累了随口说说的词,上升到某种堕落的生活方式大可不必。而且这么说的一般也还都挺累的,只是过过嘴瘾罢了,真正践行“躺平”的人根本说都不会说,人家早就去做了。举个例子,近10年深莞惠、上海、广佛肇都市圈年均常住人口增量超80万,成都、杭州、郑州、苏锡常都市圈年均常住人口增量超40万,可见全国人民里很多还是用脚投票,去了经济发达的城市群。这些城市群本来人口就密集,新来的这些大规模外来人口来到大城市,说他们是来躺平的恐怕不客观——中国这么多人,还是在努力奋斗的。与经济发达的城市群人口不断增长相反的是,一些资源枯竭、传统工业衰落、欠发达地区人口一直在收缩。2019年,国家发改委首次提到了“收缩型城市”的说法。不过国内收缩型城市定义还存在差异,主要在收缩年限方面,我们这里把连续三年净流入人口为负值的城市视为“收缩城市”,到2017年全国就有58个收缩城市。有趣的是,流动人口在收缩城市的居留意愿还挺高。有研究对2015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分析发现,流动人口居留意愿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为黑龙江绥化、山东日照、安徽宿州、山东东营、内蒙古通辽、宁夏中卫、辽宁盘锦、黑龙江佳木斯、山东聊城和内蒙古乌海市,这是个里就有四个(黑龙江绥化、安徽宿州、宁夏中卫和黑龙江佳木斯)是收缩城市。这还不是个例。还有研究发现,收缩城市中具有定居意愿的流动人口比例为43.55%,非收缩城市中具有定居意愿的流动人口比例为35.57%,收缩城市的定居意愿流动人口竟然比非收缩城市高约8个百分点。相比起去那些机会多的大城市群,去收缩城市的流动人口大概相对更加“躺平”,而且他们好像还挺乐在其中,定居意愿挺高的。总有人在逆“潮流”而动,选择自己觉得舒服的生活方式,也不声张,这看上去和“躺平”也无异了。当然,在收缩城市生活,未必是真就……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868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