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中华历史上阶级最固化的时代,莫过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魏晋南北朝,而的现象则要从汉末三国时代说起。面对天下震动,袁绍、袁术、袁遗、袁胤、袁叙兄弟们振臂一呼,函谷关以东就姓袁不姓刘了。曹操、曹仁、曹洪、曹纯、夏侯惇、夏侯渊振臂一呼,孙策、孙贲、孙香、孙辅、吴景、孙权振臂一呼,河南与江东就不姓袁了。刘备虽没有什么兄弟,但他以汉室宗亲的血脉,吸收了幽州牧刘虞、陈王刘宠、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璋,一大批忠于刘汉王朝的基本盘。熟读历史就会明白,哪有什么伟业是靠一代人的努力就能成功。相比于袁曹孙刘的家族创业,有些家族则选择了分侍多主,分担风险。诸葛亮是蜀国的丞相,诸葛瑾是吴国的丞相,诸葛诞是魏国的大将军。兄弟们分仕三国并非刻意的安排,也没什么默契,但却是家族传承的一种必然选择。或者说,只有这么选择的家族,才能在一次次的搏杀过程中侥幸的把基因和姓氏传承下来。夷陵战前,强烈反对开战的“鸽派”诸葛亮和诸葛瑾,就作为刘备、孙权之间的秘密谈判通道。刘备死后的吴蜀罢兵联盟以及多次联合北伐,也是诸葛亮和诸葛瑾(诸葛恪)家族的暗中联络。而名垂千古的“后出师表”,并没有出现在魏蜀两国的文献中,却被吴国记录了下来,应该是诸葛亮通过诸葛瑾的秘密通道,给正在筹备北伐的东吴重臣们“展示”的一封家书。刘备死后,诸葛亮执掌大权,曹魏的高级官员诸葛璋,就像“司徒王朗”那样奉命暗中写信劝说诸葛亮投魏。这种秘密信件自然不可能见光,因此也意味着这种家族之间的私下联系,是一种敌国之间秘密的情报传递方式。而这种情报,往往也都是各国君主们极为依赖的。在赤壁战后,孙刘需要联合抗魏的大背景之下,能相互勾兑的诸葛亮、诸葛瑾兄弟必然会在……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888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