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5日至26日,美国副国务卿舍曼访华,在天津与中国外交部主管中美关系的谢锋副部长会谈。26日下午,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会见了舍曼,向美方明确了“三条底线”。双方在天津会谈上没有解决分歧,尚未打破外交僵局。7月29日,中国新任驻美国大使秦刚抵达美国履新。秦刚在华盛顿对媒体说:“中美关系又处在一个新的紧要关口,既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也有巨大机遇和潜力。”不过,这位新大使依然对中美关系的前景持乐观态度,他认为:“我相信,中美关系的大门已经打开,就不会关上”。大疫之下,大门关闭,噪音倍增,社会思潮如何演变?中美关系如何破局?本文探索疫情之下的社会思潮与国际格局的演变。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化扩散后,全球社会思潮快速转变。为了抗击疫情,各国纷纷关闭国门,商品、人员、信息的国际流动性骤降,经济遭受重创,失业人数猛增。这时,全球社会思潮快速转变,噪音明显增加,网络暴力频发,社会戾气疾起,内卷化盛行,躺平思潮流行,国家争斗凸显,民粹主义崛起。为什么?新冠疫情严重地打击了经济全球化及自由市场,而经济全球化及自由市场衍生的增量思维、合作态度、开放心态、自由意志、竞争意识、勇敢品质以及和平思想,迅速式微、萎靡与受挫。反过来,存量争夺触发的矛盾、不确定性引发的恐惧、寻求保护的脆弱、不敢改变的封闭以及对社会不平等的积怨,占领了全球社会思潮的高地。这一全球社会思潮改变着全球政治生态。一些政治力量借助这一思潮崛起,对政治权力与……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875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