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聊聊中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背后的利益逻辑!


2021年08月13日 
这篇聊聊中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背后的利益逻辑。我国是在2015年承诺在2030年实现碳排放达到顶峰的,然后在2020年9月的联合国大会上,习主席宣布中国将在2060年达到碳中和。这个碳排放其实不只是二氧化碳,而是指温室气体排放,1997年于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会议中所通过的《京都议定书》,针对六种温室气体进行削减,包括二氧化碳(CO₂)、甲烷(CH4)、氧化亚氮(N₂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及六氟化硫(SF6),其中二氧化碳占比最高。下图来自美国EPA(环保署)官网,2019年美国80%的温室气体排放是二氧化碳,还有10%是甲烷(CH4)。所谓碳中和意思是人类要做到绝对零排放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通过化石能源改成新能源发电,植树造林+碳回收技术,节能减排的方式做到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排放的二氧化碳抵消,达到相对的“零排放”。碳排放这个东西,是发达国家先提出来的,其实背后不只是简单的环境保护问题,而且还是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在网上著名的丁仲礼院士和柴静的访谈中,多说一句2010年这个柴静采访视频真的是经典,可以说是国内面对面采访领域的佳作,双方的观点激烈交锋,非常精彩,以至于每一次看都想完整的看完。当时丁院士说的两个点我至今记得很清楚:第一点是全球会升温两度,是英国一个研究小组通过计算机模拟出来的,是不一定正确的。我理解这是因为西方占据了科学和舆论制高点,只要它们集体认可这个结论,发展中国家就很难挑战的。第二点是当时西方设计了碳排放总量限制,并且宣布自己的减排目标,在数字上排放降幅非常大,但是实际计算发现即使发达国家减排了,仍然占据排放总量的44%,这就相当于提前切走了一大块蛋糕,这意味着以后碳排放权可能成为稀缺资源涨价,发展中国家在以后发展中如果遇到碳排放上限,将会付出巨额资金购买排放权,背后有巨大的利益设计。其实西方提出温室气体减排的概念,在客观上给了……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已有848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巴基斯坦这次恐怖袭击,果然背景很不简单!
下一篇:​立陶宛这只疯狗,等着接受中国的怒火吧!
评论或留言 0

登录

注册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