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聊了聊电动自行车,还有更根源的标准问题。标准的重要性不多说了,这实际就是政府的决策,以标准的形式明确,有很多值得谈论的话题。之前也有读者朋友问过几个相关的问题,比如:中国政府到底是怎么决策的,一个政策、行政措施乃至法律、标准是怎么制定的?跟电动自行车类似的标准制定,为什么骑车的老百姓没能参与进去?标准制定能不能更加公开?这两个问题,都是很本质的问题,我也一直在想从什么角度谈一下,总有些顾虑,其中一个顾虑就是,内部讨论往往需要保密,并不适合公之于众。为什么?这当然不是为了隔绝大家,而是决策本身就需要绝对理性,甚至反人性。比如说讨论社保政策,内部讨论的时候往往就会涉及很多的影响因素,需要在各种限制条件里找到最优的方案,这个最优一定不是对需要保障的人最好的,而是要考虑钱从哪里来,不同地区如何切分,国家投入如何分配等等,在商讨过程中,必然是很激烈的。从不同角度的讨论都是必须的,只有保证讨论的内部性、严格保密,确保不会引言获罪,也不会有人把内部讨论泄露出去,操控引导舆论,参会的人才敢说话,决策质量才高。试想一下,如果说讨论社保政策等关切民生的决策,全部对社会公开,那任何一个参会人都绝对不敢放开去说,很可能大家都只会说一些绝对正确的废话,比如一定要加大保障、要多给老百姓钱、要减少征税、要少向老百姓收钱等等,肯定没人敢说什么不同意提高社保标准等等,那会导致很可怕的社会压力。但是我们很清楚,国家的财力和能力……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849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