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2月25日晚间19时40分,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电视镜头前正式宣布苏联解体,这一刻距今已整整过去三十年。戈尔巴乔夫最后说,“我是带着一颗不安心的离开的。”他对他的国家和人民并不在意,他在跟叶利钦进行权力移交前的谈判中,关心的只是自己的养老金、警卫人数、公务汽车、住房面积、医疗……等问题。在三个月前,戈尔巴乔夫就已经无条件签署了同意立陶宛等波罗的海三国脱离苏联的协议。换句话说,立陶宛是在苏联还存在的情况下就分裂了国家,戈尔巴乔夫却没有去捍卫国家统一。立陶宛是苏联解体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它在1990年3月11日就宣布独立,修改国名为“立陶宛共和国”。那么,作为最小的加盟共和国之一,它为什么敢第一个跳出来公开分裂国家?关于苏联解体因素,以前我写过很多,这次专门写写立陶宛。波罗的海三国在80年代后期就一直在闹,但没有哪股势力敢公开挑战领土完整。拉脱维亚“反对派”在1990年元旦前夜还在苏军营地和党政机关大楼附近制造爆炸事件,尽管如此,苏联主权危机却发生在立陶宛。谁给了立陶宛“反对派”的胆量?给了它们分裂国家最大勇气的恰恰是戈尔巴乔夫本人。以“萨尤基斯”为首的反政府组织完成了所谓“民主化”第一阶段后,1990年初就图穷匕见,要走向独立。戈尔巴乔夫这才有点急了起来(在党内催促下),他于1990年1月11日开始到立陶宛视察,走了好几个城市,并与反对派沟通。作为苏联武装力量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竟然承诺绝不会对立陶宛分裂行为使用武力,而“萨尤基斯”等组织同意暂缓做出过激行为。这种所谓的“善意”能让分裂势力真的放弃分裂企图吗?恰恰相反,有了这颗定心丸,“萨尤基斯”变得更加……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837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