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读司马迁的《史记》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常会发现内容略有差异,后来才发现,那点差异,正是文学家与政治家之间的区别。譬如在记载汉丞相萧何“买田自污”问题上,司马迁通过其天才般的脑补,把“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对话,描绘的活灵活现。但是对于缺乏政治经验的司马迁来说,故事编的再圆,也是故事。《史记》刘邦听萧何贱买土地,很高兴,但回到长安后,差点毙了萧何,跟刘邦的性格完全不符。无独有偶,同样的故事司马迁也在秦朝名将王翦身上照葫芦画瓢的来了一回。相反,作为职业政治家的司马光,在编撰《资治通鉴》的时候,没有像汉书那样照抄史记,而是把这些脑部给删掉,只保留了刘邦处理萧何贪腐的结果。底层逻辑并不复杂,稍微聪明的一号人物,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都不会允许团队手握实权的二号人物有灰色收入,更不要说秦皇汉高这些人中龙凤。在书生司马迁的认知中,争天下争的是民心,是笔杆子。只可惜胜者王侯败者贼,李世民与李隆基手段再下三滥,最后笔杆子也会把他们描绘成圣君。政治家司马光则很清楚,从三家分晋到田氏代齐,从王莽到曹操,从司马懿到杨坚,再到唐朝一系列的宫廷政变,争夺权力,靠的是钱袋子与枪杆子。而搞定枪杆子的关键,还是……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859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