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你有没有想过,中国为何一直叫“中国”?


2022年02月02日 
“中国”一名,于三千年间沿用不辍,含义多有流变:从先秦的“中央区域”“城中”“邦国”“都城”之义,汉唐的“中土”“中原”之称,再到近代演为与世界诸邦并列的民族国家之名,不仅词形“中国”传承不辍,“居中”词义也一以贯之。“中国”词义的演绎,昭显了中国人国家观念以至世界观念形成的历史——从“天下中心”观走向“全球一员”观,这正是国人现代意识觉醒的标志。新的一年,让我们重新了解“中国”!“中国”一词较早出现于周初。1963年于陕西省宝鸡县贾村出土的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名“何”的宗室贵族之祭器),尊内底铸铭文122字,记述周成王继承武王遗志,营建成周(今洛阳),铭文转述武王廷告辞云: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武王克商后,在庙廷祭告上天曰:我要住在中国(天下的中央),由此统治民众。)这是迄今所见首出之专词“中国”,意谓“天下之中央”。此“大邑商”指商朝(“邑”训为“国”),因居中原,又称“中商国”,简称“中国”,甲骨文学者胡厚宣说:“商而称中商者,当即后中国称谓的起源。”故周武王称自居“中国”,是对商代即“中国”的承袭。较早的传世文献《尚书·周书·梓材》亦有“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的用例,《诗经》《左传》《孟子》等先秦典籍也多用“中国”一词。据学者统计,载“中国”一词的先秦典籍25种,共出现178次——作“京师”义的9次,“国境内”义的17次,“诸夏领域”义的145次,“中等之国”义的6次。“中国”初义是“中央之城”,即周天子所居京师(首都),与“四方”对称,如《诗经·民劳》云……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已有833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诡异的“动态清零”与“与病毒共存”之争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下一篇:专业输球30年,国足有很多优秀品质值得学习!
评论或留言 0

登录

注册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