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前面文章提到,纵观全球,“民族自决”、“民族国家”其实主要是个欧洲概念,在欧洲大陆“落实”得“最好”:乍一看,欧洲国家都是队形齐整的“民族国家”(当然,这里不包括比利时、瑞士等少数几个历史性的多民族国家)。但即使在欧洲本土,“民族国家”边界的确定,仍然不都严格参考各个民族历史聚居地的,带有很多的主观、偶然、随机成分,有的是约定俗成的,有的是强拧的瓜。这些领土划分,大部分并没有征求所在居民的意见——比方说在每个地方都进行认真的人口考察,确定其历史联系(至少是近代的民族居住情况),进行某种公投——都没有。边界的确定,就是政治家们在房间里拍脑袋做出来的决定,考虑的是更大的地缘政治博弈及利益交换,特别诸如“权力平衡”(balanceofpower)之间的考虑。这种安排就为之后的矛盾和冲突留下了伏笔。例如,每个国家都有一个强势的主导民族,有可能希望将国家打造为满足自己“自决”需求的“民族国家”,这就会挤压少数民族的空间。并不是每个国家都能把这种民族间的关系处理好。我们看到的乌克兰就是这个情况。还有的典型情况是,某些拥有一定历史传统、人口基数、资源的民族,希望将散落在不同地方的人口及历史领地重新统一成一个国家,实现单一民族的真正的“自决”。这就为矛盾和冲突埋下了伏笔。案例一:一战后对德国的领土切割。一战后,对德国的领土进行了新的切割。有些是“修正性”的,把德意志帝国/普鲁士历史上对外扩张的土地重新吐出去,有些是“惩罚性”的,把德意志人的“历史领地”切割出去。但无论如何,这些土地都已经有德意志人居住,甚至可能居住了上百年乃至更长。人口流动和民族混居本来就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很难说哪片土地一定在历史归属于谁,还是要取决于你向前追溯多少年:是追溯50年,100年,200年,还是500年?领土变更的过程中,有一些经过公投,让当地居民做了选择——是留在德国,还是转出去。但也有很多领土是强行处置的结果,并且明显不符合当地人的意志——许多德意志人是……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557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