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
一、 “民族自决”(national self-determination)与“民族国家”(nation-state)的概念源起
二、 “民族”的源起、民族自决的实操应用
1)民族的源起
2)民族自决在欧洲的应用
3)影响民族自决应用的两个因素
4)“民族自决”与“民族国家”——短暂的历史及双重标准的应用
5)“去殖民化”大浪潮下独立的国家——基本都不是“民族国家”
6)冷战结束后独立出来的欧洲国家——基本可以被定义为“民族国家”
7)去殖民化的“非民族国家”和欧洲的“民族国家”
8)主观划定“民族国家”边界的案例——德国
三、 乌克兰的案例
1.克里米亚(Crimea),2014年的独立及并入俄罗斯
2.Donbas(顿巴斯)及Donetsk、Luhansk
3.Novorossiya(“新俄罗斯”)
四、 从地图看“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历史演变
1.Kievan Rus’(基辅罗斯)
2.落入蒙古人的统治(“金帐汗国”)
3.平行世界:倒向西方的“乌克兰”
4.平行世界:脱离西方的“俄罗斯”
5.受蒙古影响、“欧亚”(Eurasian)的“俄罗斯”
6、俄国西扩:从波兰-立陶宛手里收得“乌克兰”领土,在拿破仑后确立俄国欧洲版图
上篇从蒙古入侵开始,顺便把俄罗斯的民族性都讨论了。本篇回到历史。
前文《基辅罗斯与俄乌分野——俄乌危机下的大历史(八)》提到,自14世纪开始,今“乌克兰”地方被波兰人占领,之后,波兰与立陶宛合并,成为了“波兰-立陶宛联邦”(The Polish Lithuanian Commonwealth)。在16世纪下半叶全盛时期,波兰-立陶宛联邦的版图是这样的:
可以看见,当时的波兰-立陶宛联邦覆盖了今乌克兰的大部。
进入18世纪,波兰立陶宛联邦衰落,今乌克兰大部陆续被整合到俄国,只有小部分进入了奥地利。
下面这幅图可以清晰地看到过程。
(上图:1650~1812年俄国版图西扩)
因此,及至这时,历史上亦不存在“乌克兰”这个地方。它所处的区域不断被各种民族与政权来回争夺,长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乌克兰”既不是一个政治体,也尚未被严格界定为一个“民族”。“乌克兰”,指的是波兰-立陶宛人心目中的东部边陲,以及俄国人心目中的南部边陲。在这里,居住着操着当地东斯拉夫方言的一群罗斯人后裔。
俄国已经占据了今乌克兰东部Donbas的Donetsk的区域。在17世纪到19世纪的一百多年间,不断南进、西进,将“乌克兰”的土地陆续“收编”至俄帝国。
1)1667年,获取第聂伯东岸及基辅。俄国与波兰-立陶宛联邦在打了十三年仗后,在1667签订了未来十年半的停战协定,史称“安德鲁索沃停战协定”(The Truce of Andrusovo)。在协定中,两国划定了领土边界:以今乌克兰的第聂伯河为界,左岸(东岸)归俄国,右岸(西岸)归波兰-立陶宛联邦。基辅尽管在第聂伯河右岸,但特殊处理,也划给了俄国(。双方也议定一起对抗奥托曼帝国。这个协定最重要的部分是将基辅划给了俄国。基辅是东正教在西方的中心(与东方的莫斯科遥相望),在当地人口里巨大影响力。俄国获取了基辅,结束了东正教东西分割的局面,均统一到沙皇俄国麾下。另外,这个分割也显著地削弱了未来的波兰。
2)1768-1792年:吞并克里米亚。这部分可参考本系列的第五篇《乌克兰的疆土——俄乌危机下的大历史(五)》
3)1772-1795年:“瓜分波兰”(Partitions of Poland)。18世纪末,波兰-立陶宛联邦早已衰落,很大程度已经被俄国影响和控制,同时又面临西边发展兴盛的普鲁士与奥地利(哈布斯堡)。最终,波兰-立陶宛联邦被这三国瓜分,也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丧失了国家地位。
在瓜分波兰里起到主导作用的俄国,强大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本文,我们也将主要关注俄国瓜分掉的部分(the Russian Partition)。
——第一瓜分,1772年:瓜分后,俄罗斯占领了德维纳河(Dvina)、德鲁季河(Drut)和第聂伯河(Dnieper)以东的地方,及部分的拉脱维亚(Livonia)。总面积9.5万平方公里,人口130万。
见下图浅绿色部分:
——第二瓜分:1792年:俄国得到了明斯克(Minsk)、基辅(Kiev)、布拉克沃夫(Braclaw)、波多尔(Podole)、部分的维尔纽斯(Vilnius)、诺卧格洛德克(Nowogródek)、布雷斯特-里托夫斯科(Brest Litovsk)与沃尔希连(Volhynian)等行省地区,合25万平方公里)。俄国将其新的领土编为明斯克省、波多利亚省和沃利尼亚省。
见下图浅紫色部分:
这次分割导致了波兰与立陶宛在1794年对俄国与普鲁士占领军发动的“科斯丘什科起义”(Kościuszko Uprising),结果导致了第三次瓜分,并彻底终结了波兰-立陶宛联邦。
——第三瓜分:1795年:由于波兰-立陶宛联邦内对占领军起义不断,三个帝国决定对波兰完成最后的瓜分,终结其政治存在。俄国得到了波兰-立陶宛联邦剩余领土的东边部分,特别是立陶宛地方,合120万平方公里,120万人口。
见下图粉棕/紫色部分。
在俄国的主导下,三个国家(俄、普、奥)一同瓜分了波兰-立陶宛,将这两个民族从版图上“抹去”。三次瓜分中,俄国前后共得到合计46.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占全部瓜分面积的63.15%),成为“瓜分波兰”中最大的受益者。
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是中间的主导者。(波兰国王Stanislaw Poniatowski是她的旧情人,也是她影响和操纵波兰的“抓手”。在瓜分波兰之后,他被带到圣彼得堡,在那里度过了余生)。叶卡捷琳娜二世是一个嫁到俄国皇室的普鲁士贵族(当时俄、普、奥领导人在瓜分波兰时,大概都是用德语通信的)。在她执政的34年里,俄帝国的疆域进一步扩大:
——向南,吞并了克里米亚,疆土拓到黑海。建立了所谓的新俄罗斯(Novorossiya);
——向西吞并了地理上的乌克兰、白俄、立陶宛及部分的波兰。
其中,西扩部分对俄国的制度文化也有重要的历史作用:这其实是将这个已经颇为“欧亚化”的国家重新推向西方,增加了欧洲的色彩。
再看乌克兰,在这次瓜分完后,截至“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时,“乌克兰”的全部领土,都已经并入俄帝国。
可参考下图:
也可以看到,那时的欧洲版图就是改来改去的,大国根据自己地缘政治及经济利益的需求,可随意攻打和侵占他国领土。
这里就可以提几个“历史”问题,并对“战后秩序”做一段讨论:
1、如果没有俄国版图西扩与南扩的话,会有今天的乌克兰么?如果没有(叶卡捷琳娜二世治下的)俄帝国的南扩与西扩,那么今天的国际上认可的、官方版本的“乌克兰”(包括2014年宣布独立、并入俄罗斯的克里米亚在内)能够实现领土的统一么?应该是不行的。乌克兰的领土可能会散落在多个国家里,包括俄国、波兰、奥地利、奥拓曼帝国/克里米亚汗国等。现实政治里,如果一个“民族”的领土分散在不同的相邻国家里,那除非在所有这些涉及的国家里都展开独立运动及武装斗争,否则是不可能实现民族的历史统一的。而如果控制这些领土的国家又是强烈反对分裂的政治军事强国,那实现统一就更加不可能了。这个情况,我们看一看地球就会发现,这个情况其实就是大多数人类社群的情况,属于普遍现象。
2、俄国(或狭义的俄罗斯)在“收复”乌克兰历史版图的历史进程中是否有贡献?比方说,来自俄罗斯的财政投入、军事资源投入、军事将领、作战部队等。没有俄罗斯的这些投入,那么是否会有今天的乌克兰?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没有俄帝国的野心和牺牲,就不会有今天的乌克兰。俄国/俄罗斯人也付出了生命代价。这是实事求是的历史。
3、领土的归属具有很强的历史主观性:乌克兰说:乌克兰的土地就是乌克兰的,俄罗斯说:不对,是俄罗斯的。波兰人可以跳出来说,不对,是波兰的,好大一片土地有好几百年来都归我们管理,是俄罗斯人抢走的。奥地利人说,不对,有一块是奥地利的。这时,蒙古、突厥人也跳出来了。最后,瑞典人跳出来说,不对,你们基辅罗斯的Riurik王朝就是我们北欧人的。应该归瑞典。再往上追溯,都是印欧语系、都是非洲走出来的homo sapiens。这种追溯是没完没了的。历史永远都是主观的,最后是权力说话。
但无论如何,如果看过去几百年,在国家/政治体构建的问题上,如果没有俄罗斯,确实就没有乌克兰。乌克兰民族主义者们就是俄帝国扩张中的受益者。这种受益,也是以其他国家的领土为代价的——譬如统治了乌克兰好几百年的波兰,可以说波兰的历史领土被剥夺了。好在,俄国在版图修改的“历史窗口”关闭之前——即二战后国际秩序建立之前——就完成了这个“历史使命”:乌克兰已经被“统一”,以后不用再去分裂或攻占其他国家的领土了,只要从苏联分拆出来就可以。
这里,我们也可以理解俄国人的角度了:他们对地缘政治、国际秩序、规则的看法是“历史性”的:他们的认同的规则肯定是回到1945年之前的——他们并不认为1945年建立的秩序是永久的、普遍的、绝对的——他们有很多的理由,也许还认为(当然这是我做的某种形而上的“拔高”)——不应当仅仅因为西方帝国在两次大战中的野蛮的侵略、无情的掠夺、令人发指的暴力,就要让全世界的国家版图都无条件的“冻结”——所有不合理的、势必产生冲突的、阴差阳错形成的安排,不管好还是不好,都要无条件维持。他们认为这种秩序没有合法性。他们大概也认为,自己所要挑战的,并不是人类社会在大多数历史里遵循的普遍政治法则。正如他们反对苏联对乌克兰让渡俄罗斯的利益一样,他们也不接受苏联在二战秩序里的历史主张。
就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未来还会再讨论这个问题):
战后国际秩序,从历史、哲学、形而上层面看,是“主观专断”(arbitrary)的:只是因为在西方文明内发生的暴力、战争、反人类罪行,就要求全体人类都遵守新的主权国家规则么?
这就好比演一台戏。欧洲人在台上表演。台下的都是各大洲的观众——被欧洲人视为低等人类的同学们。高等人类欧洲人在台上表演。他们对彼此干尽了坏事,以毁灭对方的文明为目标,并对少数民族也实施了惨绝人寰的种族灭绝(犹太人与吉普赛人)。在一方终于获得惨胜,大戏即将落幕后,突然的,全场灯光打满,照向了台上,也照向了观众。主持人进场说:我宣布一下,表演结束了!同时,人类的新规也确立了!联合国宪章!人权宣言!尊重各国的主权神圣与领土不可分割与完整!我们进入了新时代!
台下的观众面面相觑:咦,这和我们也有关么?
全人类都要遵守的新规!
那个时候,去殖民化运动还方兴未艾,全世界大部还在欧洲帝国的统治和影响下。“全世界”自然也就都“同意”了。少数自主的国家,觉得这样的法则应该不会让自己的情况变得更坏,也就都同意了。
这样的秩序会不会带来新的问题呢?会的。大家看,高等人类——欧洲本土是分得挺好的,“民族国家”划的倍儿清楚,有个口音就算语言,随便就可以构建一个民族,已经细到不能再细了。
那么其他大洲的国家呢?自然没有。全球只有欧洲是比较严格遵循民族维度构建政治体的。
那么这时。全球各地民族、社群、部落、族裔们,有机会对人类的国家/政治体版图做一个“公投”么?每个地方的人都被赋权,一起讨论,用投票决定,国家的边界到底应该怎么划?怎么算一个国家?谁和谁一个国家?怎样才算是真正遵循欧洲人的原则与实践,划分出比较合理的领地及“民族国家”?大家可以把一切推倒重来么?
很可惜,“低等人类们”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权力参与这样的讨论。那时的欧洲人更没有准备接受大规模的独立与自决。“低等人类们”只被告知:必须遵守“高等人类们”拟定的规则与秩序。
亚非拉国家的子民们,唯一所能做的,是在西方高等人类帝国里已经划定好的政治版图内,把自己给切割出来,摆脱西方的统治(史称“去殖民化”)——哪怕这个切割出来的版图边界是欧洲人用经纬刻度或基于山川画出来的——要带上许许多多的种族与部落(而且可能有历史矛盾与怨恨)。他们想到:哎,别想那么多,人多力量大,能分割出来就不错了,分出来以后再看看怎么弄。
(看看下面这些造型奇特的非洲版图)
这都是欧洲殖民者坐在欧洲的舒适房间里绘制出来的版图。和当地人的风土、历史、民族毫无关系。
非洲人民所能做的,只是谋求从西方殖民帝国里独立出来,但就不可能再考虑“民族自治”这样精细体贴的安排了。
这样一个国际秩序,就是公平的?文明的?合理的?就是不能批评的?就没有硬伤?就不会带来冲突和矛盾?
从大历史和伦理角度看,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归根结底:这个决策本质上是“非民主”的,双重标准的、除非拿出一套整齐划一的标准——无条件的“民族自决”——然后让全人类参与公投,划出一个令各方满意的版图,然后,所有“民族”再立下全球誓盟,至此“冻结”版图,说好五百年不再变更,谁破坏这个规则,谁就是孙子。这才是一个公平的秩序。
但显而易见,这种划分方法,本来就不符合人类社会、人类政治的组织方式——以“民族”确定国家,这是欧洲大陆人的方式,其他地方的人类并不采用这样的方式,事实上看,人类历史上压倒性大多数地方、大多数人口、大多数时候(包括欧洲自己),也不采用这种方法。“民族自决”,就是过去两三百年欧洲人的“发明创造”。通过欧洲出口到其他国家。
那么,为什么要让一个“二战节目”的台上表演者——自诩为“高等人类”的欧洲人——发明出一套基于他们的规则(“民族自决”),瞬间推广到全球各地,要求所有人立即采用执行,没有民主机制,也不给修正的时间窗口?
为什么全人类非得进行这种只会导致分裂的定位、选择、投票?我们都要像欧洲人一样,搞“大家来找茬”,寻找、发现、夸大、理论化不同地方人之间的些微差别么?比如说,杭州话和温州话(甚至萧山话),或者广州话与台山话,有所区别,相互都听不懂,那是不是就可以打造“民族”了?每个地方都寻求独立?大家都独立了,切割成几十万几百万人口的政治体,世界就好了?
这简直是可笑之至。人类早已迭代,构建了以文明、价值体系为边界的范围更大、更广的政治体。实际上,美国、苏联、中国和传统的“帝国”都属于这种政治体。欧洲之所以弱小,就在于不断分裂。伴随人口大国们的崛起,欧洲的地位还将不断下降。
但无论如何,这种全球人类停下来,集体进行“民族公投”以确立国家的方式,不仅仅在文化、历史、传统上不可能,在实践上、政治上也完全不可能——没有国家会同意的,因为它只会指向一个结果,就是领土分割。同时,虚伪的欧洲列强自己也还没有为去殖民化做好准备,他们只是在考虑自己欧洲的版图安全而已。
所以,二战后,当大多数人类领土还在欧洲帝国的统治或影响下时,“战后秩序”就建立了,成为了一种新的神圣原则。
但它也带来了问题,就是国家边界划分不合理所导致的问题。
这个问题,我们后面会再讲到:民族意识的政治化、选举政治导致社会的不断分裂、舆论的分裂与共识瓦解、美国为了瓦解他国所推动的分裂主义政治,等等。这都使得一些“多民族国家”越来越难以维系,而又无从改变自己的领土——例如,顿巴斯如果没有强硬外力,是不可能从乌克兰独立出来加入俄罗斯的。在战后秩序下,他们只有濒临内爆,从彻底的撕裂、暴力到种族灭绝。
因此,所谓的战后国际秩序,提出来的原则,听上去都是很好的。好像没毛病,但只要把复杂的历史经纬一纳入,就会发现它们存在很大的问题了。
战后秩序 + 民族自决理念 + 西式选举政治,就是许多地方内乱的根源。
(未完待续)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