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上县城的形象有个特点就是“土”,很多时候代表了管理水平低。如果在网上查“全国最大的县城”,你会发现很多省会城市都神奇地名列其中,比如武汉、长沙、石家庄、济南、合肥,还有天津……最离谱的居然有西安和南京这两个古城,我只能猜测是本地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有更高的期望吧。那在县城的生活是怎样的呢?县城里的人,其实也分好几大类,这也是为何网上对县城的描述如此不同。最标准的就是普通的原生居民家庭,这些家庭大多至少两代人都在县城居住。几十年下来认识的人非常多,长辈大多有稳定而又中等的收入。住房不是以前单位分的就是自建的。这些年可能搬入了商品房,比较难以理解的是,大部分县城的房子没有房产证,可是照样可以交易。对于这些家庭有一个描述就是“三十岁就可以看完一辈子”。这些人并不对自己有太大的想法了。最多考虑的都是子女,这些父母大多没有受过很高教育也没有很大见识,对于孩子接触的新东西一般也不理解。操心的就是升学就业结婚这三样。心目中如果孩子考上重点大学,毕业之后留在大城市自然最好。自己想办法砸锅卖铁给孩子凑首付。如果不行就回老家考个公务员,那就可以算是扬眉吐气光宗耀祖了。考不了的就自己想尽办法给孩子弄个“正经”工作吃财政饭,然后赶快结婚生孩子自己帮着带。比标准家庭低一些的,就是那种从乡镇或者村里来到县城的家庭。这种家庭有的是父母带着孩子在县城定居,有的是父母出钱为孩子在县城买房。这种家庭在县城中就比较边缘化,因为社会关系大多不在县城里。而县城的“关系”氛围又非常浓,外来者融入并不容易。长辈操心的事情大多也是孩子的上升,如果不能通过考试进入重点大学,回到老家考公也是最优解。在县城里,这种外来家庭吃上“公家饭”是最快融入当地、提高地位的方式了。这种家庭在县城的生活就比较一般,很多人对于县城的负面印象大多源自于此。县城另一个饱受吐槽的,是它的房价,这些年来伴随着大城市房价大涨,县城的房价也是水涨船高。很多经济比较不错的县城,房价可能和所在市的房价差别不大。这就造成了很大一个问题,如果是乡镇或者农村家庭,在县城或地级市甚至省会差一些的地段,购房成本的差距没有太大差别。去年抖音上有个小伙伴说他原本打算回县城。结果回去一看吓一跳,差不多的新房,他老家县城8000,所属市里不过一万。他们的省会属于弱二线,房价好的房子两万三万,但是一万多在偏一点地段也能买到。而且省会的工作机会比起县城多不少,他父母亲戚都是镇上的,去县城还是省会没有多大差别。这样一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568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