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惊天事业,沉默人生!


2022年08月16日 
1926年8月16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得主——于敏出生。于敏是新中国自主培养的第一代物理学家,他曾是中国原子核理论研究舞台上的明星,却在研究的巅峰时期转而从事氢弹研究,隐姓埋名多年,为我国核事业作出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邓小平曾说,没有“两弹”的爆炸成功,就没有中国后来的国际地位,就没有全国人民在危难之时自豪和坚挺的民族脊梁。1926年夏天,河北宁河县(今天津宁河区)芦台镇的一个普通家庭迎来了第二个孩子——于敏。彼时正值军阀混战,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于敏的父亲是当地财政局的一位小职员,工资微薄,于家生活十分困难。尽管家境贫寒,父母依然坚持送于敏去读书。少年时代的于敏性格内敛,喜欢沉浸在史书当中,被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爱国精神、杨家将和岳飞的爱国壮举深深感动。12岁那年,日军进入天津,在亲眼目睹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后,少年于敏暗暗立誓——自己不像古代将领能上战场杀敌,唯有刻苦学习,才能用所学知识改变旧中国积贫积弱的面貌。上中学后,于敏勤奋好学,成绩优异。临近高中毕业,于父突然失业,失去了唯一的经济来源,原本就勉强度日的家庭雪上加霜,再无力承担于敏大学的学费。幸运的是,同窗好友陈克潜的父亲出于爱才之心,为于敏申请了资助。1944年,抗日战争胜利的前一年,18岁的于敏被北京大学工学院电机系录取。他在北大的学习生活如鱼得水,在一次极难的代数考试中,数学系的平均成绩不满20分,他的试卷却是满分,可谓天才中的天才。1945年7月16日,美国成功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不久后,美国用B-29轰炸机运载“小男孩”原子弹轰炸广岛。于敏为核武器的巨大威力所震撼,为祖国感到担忧。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他感受到自己“心灵手不巧”的特质——不适合强调动手能力的工科,更适合理科。不久,他从工学院转到理学院物理系,将自己的专业方向定为理论物理。1949年,于敏以……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已有560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8月15日胡锡进呼吁“中国开放的城市里不应该容不下一身和服”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小镇做题家的历史进城!
评论或留言 0

登录

注册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