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7日,俄罗斯经由波罗的海向德国等欧盟国家供应天然气的北溪1号和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发生爆炸。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北溪管道爆炸很可能是蓄意破坏事件,而且,最可能的“嫌疑犯”就是美国:——从理论上来说,美国通过破坏北溪管道,可以严重打击和破坏俄罗斯跟欧盟国家之间的能源合作。在俄乌冲突后,美国正在把俄欧关系推向不可挽回的对立和冲突局面,这有利于美国继续趁乱牟利,打击俄罗斯,并控制欧盟国家;——从现实层面看,也只有美国等少数国家具备深入海底破坏北溪管道的能力,而且美国此前已经多次表达了对北溪管道的不满和反对;——从操作层面看,美国最有可能的做法是,伙同英国,以及存在强烈反俄情绪、可以从北溪管道被炸中获益的某些中东欧国家,提供情报、技术和金钱等支持,通过招募“志愿者”“雇佣兵”的方式,对北溪管道实施破坏。北溪管道被炸,不仅让已经延续了7个多月的俄乌冲突再添变数,也让德国等欧盟国家的能源安全问题雪上加霜。北溪管道被蓄意破坏的影响不可小觑,这是在非大规模战争时期,首次出现针对大型民用基础设施的攻击。对于中国这样一个高度依赖能源进口的国家来说,北溪管道被炸不仅再次表明了全球地缘政治斗争的复杂性,也再次为中国如何确保自身能源安全敲响了警钟。接下来,我们将简单探讨四个问题:——中国能源进口依存度到底如何?——中国现有哪些能源进口通道?——如果敌对势力要蓄意破坏中国的能源安全,最有可能采取的措施是什么?——中国为维护自身能源安全,需要迫切采取的预防措施有哪些?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每年都……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364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