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在中国外交史上,是一个不太寻常的日子。这一天,德国总理朔尔茨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最大的不寻常,自然是三个第一:这是朔尔茨上任以来第一次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他是我们二十大后首位访华的西方大国领导人;他也是疫情三年来第一个访华的欧盟国家领导人。外交无小事,细节很重要。完全个人观点,至少10个很值得玩味的细节吧。细节一,政治魄力。根据新华社通稿,在和朔尔茨会谈时,习近平主席说了这样一句话:中德关系发展到今天的高水平,离不开中德几代领导人的高瞻远瞩和政治魄力。他接着说:今年恰逢中德建交50周年。50载历程表明,只要秉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交流互鉴、合作共赢原则,两国关系的大方向就不会偏,步子也会走得很稳……请注意关键词:高瞻远瞩、政治魄力。这些话,值得细细体会。但我总觉得,朔尔茨这次访华,而且创下这么多第一次,本身就是一个有政治魄力的举动。在西方的舆论大环境下,你说他有没有掣肘?有没有压力?有没有顾虑?肯定也是有的。但权衡再三,还是毅然前往,这就是一个政治家的判断力和魄力。细节二,施密特的一句话。外交艺术,有时就体现在具体一句话或一个动作上。很有意思的一个细节,根据新华社通稿,中国领导人告诉朔尔茨:政治互信破坏很容易,重建却很难,需要双方共同呵护。他接着说:我很欣赏德国前总理施密特的一个观点,“政治家应当以宁静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以勇气改变那些能改变的,用智慧分清其中的区别”。什么意思?以前中德是很有政治互信的……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343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