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苏东坡(中篇)!


2022年12月09日  浏览(9002)人
0
程夫人是四月初八去世的,当时正值苏轼和苏辙高中进士,意气风发。但人生就是这么无常。谁知道,金榜题名的至乐,同时又伴随着母亲去世的至悲呢。由于古代通讯的不便,消息传到京城,已经是一个多月后。父子三人匆匆离京,回家奔妻丧、母丧。苏轼和苏辙从小跟着妈妈长大,前年离家远行,是第一次离开妈妈,没想到,第一次分别就是永别,伤痛可想而知。这里也普及一下古代的丧制。古人认为,人生下来,三年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父母去世,也要为之服丧三年。前面说过,古人计算年份,是连头尾都算上,所以说是三年,其实是二十七个月。在服丧期间,孝子不能出来做官,有官位的也要辞掉。所以,虽然苏轼和苏辙刚刚考中了进士,但是还不能出仕,必须等丧期结束。于是,在安葬完母亲之后,苏轼和苏辙就在家乡守孝。守孝期间无事可干,就一边读书,一边在家乡周边会见朋友,游玩。这期间,他认识两个好朋友,一个是王巩,是宋朝知名宰相王旦的孙子,当时他父亲王素在成都为官,苏轼去成都拜会王素,王素非常欣赏苏轼,让王巩跟苏轼学习。后来,苏轼和王巩成为一辈子的至交好友。另一个是王箴,是苏轼妻子王弗的堂弟。苏轼当时也常常陪王弗回青神县娘家,常常会和王弗的兄弟们聊天,王箴当时才十几岁,但也是苏轼聊天的对象。他和苏轼日后还会有更深的关系,在此暂且不表。若干年后,苏轼会常常回忆起和王箴坐在大门口吃瓜子和炒豆的情景。时间匆匆,转眼到了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服丧三年时期已过,苏家必须得决定日后安家何处了。苏洵本人对故乡是没什么留恋的,他向往的地方是嵩山脚下,洛水之滨。由于苏洵的父母早已去世,现在程夫人也已经亡故,他决定带领两个孩子,从此离开家乡,永居他方。这年九月,苏洵带着儿子和儿媳们,从乐山登舟,沿水路东下,经泸州、重庆,下三峡,抵达荆州后,才舍舟登岸,陆行至京。这一次离开,前半程都是水路,舟中无事,父子三人就赋诗为乐,先后写了一百多首诗,后来以《南行集》为名,结集印行。这是苏轼兄弟自三年前名满天下之后,所写的诗集首次流传于世,一下子就风行全国。当然,苏轼也是运气好。在此之前十来年……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本站网址随时可能更换,请关注公众号,以防失联!



已有18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股市操盘丨下周重点防在这里形成短线高点,操作上要把握好三大关键点!
下一篇:美在中东的真空,正在被中国填补?
评论或留言 0

登录

注册

站点声明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