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实是个专业性非常强的问题,属于“军事心理学”的范畴,现在也是各国军事部门研究热门话题之一,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说清楚的,需要知道一些心理学上的惯常规律,以及军事上的实践结合。我本人18岁生日那天正式参军服役,服役期间自学了心理学,退役后重新融入社会,对此有一些思考和体会,这里讲一下,尽量做到有系统、有比较,抛砖引玉、以作参考。本人对精神分析学派比较熟悉,对行为主义不熟,因此阐述方式是从精神分析入手,但是本质上,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说的都是一回事,仅仅是描述的方式不同。结论是:纳粹军队实现了三个“非人化”,既纳粹军人的非人化,屠杀对象犹太人的非人化,屠杀行为的非人化。这个问题本身犯了一个错误:以为“人性本善”。我们说得好听点,人性之初是无所谓善恶的,说难听点,人之初、性本恶。人性在刚开始是纯粹的兽性的、本能的,人一生下来,只会饿了哭、渴了哭、不舒服了就哭,这是一种单纯的索取行为,所谓的“天性善良”只是人类的一厢情愿而已。随着人类的成长,包括心理学和生理学的长大,才会开始进入“延迟满足”阶段,不再立刻无条件的获得满足,而是必须要进行某种操作,才有可能得到满足,人性也就在这种延迟满足中得到成长,开始区分“善”与“恶”。久而久之,人类开始意识到并不是自己想要就能要的,而是要采取一些措施才能得到满足,因此形成复杂的人性和人类心理。至于那种稍不如意就哭闹的行为,算是善还是恶或者说无所谓善恶,那就是哲学命题上的争论了。不过有一种人长大了、胡子拉碴了,依旧稍不如意就哭闹,不肯或者不会采取……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176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