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风起于青萍之末,但狂风暴雨有时却来得悄无声息。11月11日,“二十条”发布,强调三个“坚定不移”,即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并强调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二十条”主要是要解决过度防疫和过度封控的问题。12月7日,新十条发布,没有再提“三个坚定不移”,而是宣布解除地区间核酸查验、密闭空间管控,这意味着全国将全面放开,“动态清零”也在一夜间走进历史。12月8日,各地纷纷宣布恢复中小学线下教学,随后文旅部、交通部也都相继发布相关疫情解禁措施。从三个“坚定不移”到全面放开,不到一个月时间,中国疫情防控发生了一次巨大的变化,这次变化来得如此之突然又如此之猛烈,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震荡,无论是医疗系统还是老百姓心理都没有做好迎接和适应这种变化的充分准备,而且以现在的情况观察,这种变化几乎变得不可逆转。12月2日,广州疫情发布会上几位发言人落座后几乎同时摘下口罩,这一动作是想表达什么?一般而言,摘下口罩是疫情防控结束的最后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动作,标志着疫情彻底结束,这一摘口罩动作是要宣布疫情结束吗?由于这是疫情防控官员和专家统一摘下口罩,那么一定是想象征性的告诉大家,现在所有人都可以摘下口罩了,那么这是不是在鼓励大家说,现在已经很安全了,大家都可以摘下口罩了?然而,现实中的疫情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的安全防护真的已经到可以摘下口罩的时候了吗?不过有一点我是相信的,那就是这一具有象征性的动作对推动全国放开有某种心理暗示和政策影响。11月20日,胡锡进还在说,“一些人所要的那种’放开’是不可能的,今冬明春的中国决不会……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202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