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十条”的出台,意味着中国社会防疫策略的转变——从严防死守转向了集体闯关。此后,中国社会防疫的最大的难点是保护脆弱人群和避免医疗挤兑。防疫策略的转变,归根到底,还是坚持实事求是的结果。如果全国各地的经验已经反复证明,只有实施大规模、长时间封城和静默,才能控制住各地散发的疫情;如果只有忍受对经济和社会越来越不可承受的巨大代价,才能将疫情控制在较低水平;如果继续实施严格的封控,不仅意味着社会资源的快速、过度消耗,也意味着中国社会将面临越来大的内部压力,甚至有可能冲击中国社会稳定大局的时候,就是防疫政策到了必须调整的时候。2)防疫政策调整后,原来一直支持清零的人觉得,是不是“国家不管我们了”,是不是中国“放弃了人民至上的原则”?防疫政策调整并非没有代价,这里面的代价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于绝大多数免疫力正常的人来说,短期内都有很大概率会感染,要经受5-7天类似中度感冒和重度感冒的症状,由于个体差异不同,有些人会非常难受,但最终基本都能顺利康复;第二部分是,脆弱人群感染后,会面临一定的死亡风险。防疫政策调整,就是希望通过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冲并最终承受住这两种代价,避免中国社会再次经历那种长时间、大规模严格封控带来的巨大代价,并为中国社会早日彻底走出疫情的阴霾,迈出关键的第一步。因此,防疫政策调整,恰恰是在综合考虑了全社会、所有人的利益之后,两害相权取其轻的结果。“国家依然在管我们”,中国依然在“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只是形势变化了,具体的策略也发生了变化而已。3)防疫政策调整后……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187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