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10年左右,当时玩城投债,非标信托,是件非常挣钱的买卖。那时候打着城投,地方债的牌子,年化15%的信托产品都不算高的,记住15%是给投资者的回报,地方城投还得多干上4-6%的类似发行费,通道费之类费用。当时我还很年轻,捧着脑袋想了半天都想不通,地方上到哪里找到那么多赚钱的买卖?能扛得起这么高的利息呢?最后万流归宗,都是卖地的支出来偿还这些高利贷。债务这玩意,一旦开始了,就会停不下来,今天你看到的庞大的地方债,各种城投债,它不是一天两天造就的,往往是积年累月,很多年前从第一笔债开始,利滚利,借新还旧,慢慢成就现在这个规模的。当你看到一笔城投债违约,应该知道,为了让这笔钱不违约,地方政府许多年各种绞尽脑汁的东挪西凑。在地方债大爆发之前,金融机构的工资真没现在这么高!2011年,我跟一位信托大佬去某县推销所谓新的融资工具,当时很是开了点眼界,居然有人连项目,带融资,带基建打包一起运作,最终的结果呢?债务成了地方上的,中间各种手续费揣进了金融机构口袋里,还有人拿到了工程,好像皆大欢喜,反正从来负债都是借新还旧,只要到时候想办法借来新的,那以后还债就是后面人的事了。一单下来,赚的最多,最省心的当然要属玩金融的,第一笔款放下去之前,就要先扣手续费,中间费,各种费用,扣了钱立刻就能算业绩提成了。有了钱当然各种大手大脚,我们这些跟着混的,也算是见识了不少奢华场面。2013年6月,中国爆发了……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182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