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六种困境:GPT、科技、人类的生产、知识与未来(下)


2023年04月10日 
有了上篇的铺垫,就可以做更多的分析和判断了。作者主要结合日常使用ChatGPT、文心一言、BingChat、StableDiffusion、Midjourney等工具的有限经验,并且假设GPT技术及通用人工智能在可见的未来将加速迭代发展(快至以月度/季度为单位)。一个基本判断是:GPT及通用人工智能将以比普通人预想要快得多的速度,对人类的工作、生活乃至社会、历史发展等产生重大且不可逆的影响。以下是作者的一些看法。(以ChatGPT为典例)1.“结果输出型”:如前文举的例子,电子文字录入只是一个输入法,并不影响思维和内容;互联网上的信息则像是一个图书馆,需要个体进行主动的信息检索、收集、分析、比较,最后创作知识/文化产品。ChatGPT是不同的,给出问题,就能直接输出“唯一”的答案,且它不仅仅能够帮助搜索和整理信息,还能对信息加以分析(或呈现有分析的结果);且不仅仅是进行分析,还能进行一定程度的创作——例如帮助撰写提纲、脚本,对问题的分析,提供框架与思路,打初稿,等等。从这个角度来说,它是“结果输出型”的,性质上更接近电子计算器或翻译机。这个过程,虽然为使用者提供了便利,但也让人们跳过了收集、观察、比较、分析等重要步骤。这些步骤对于一个人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对知识的认知,以及形成系统思维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这时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人工智能越强大,人的思维能力反而可能越弱,因为需要高度依赖人工智能(“ChatGPT上不去了,工作效率急剧下降”)。对于尚在求学阶段的青少年,恐怕更加不利。2.“内容内循环”:GPT依托互联网上提供的资源信息,不断的训练、学习、模拟。我们前文提到互联网世界信息极大丰富并广泛普及后带来的问题,即“抄袭”和内循环:人们只要从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里复制内容,做微小的调整就可以当做原创提出。这充其量是一个知识传播的过程,但并没有人类……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已有166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马斯克的神秘大礼!
下一篇:解放军亮出3大必杀,蔡英文胆战心惊!小日本想对中国航母使坏,高官不慎坠机身亡!
评论或留言 0

登录

注册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