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无粮不稳,国无粮不安”。粮食安全是生存安全、生命安全,“民以食为天”。当地时间5月3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指出,2022年全球遭遇严重粮食不安全并且急需粮食、营养和生计援助的人口达2.58亿,连续第四年增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是以360度的视角强调全领域、全过程、全面、系统的粮食安全。要实现这一目标,夯实根基,必须牢固树立大食物观、大资源观、大市场观、大生态观、大节约观。树立大食物观,就是要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数据,近年来,全国居民人均主要食品消费量中,蔬菜与谷物的差距逐渐缩小,2020年食用油、蔬菜及食用菌、肉类、禽类、水产品、蛋类、奶类、干鲜瓜果类、食糖等的合计消费量约为谷物消费量的1.9倍。过去人们粮肉菜的消费结构为8:1:1,今天已经变成了4:3:3,甚至3:3:4。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全国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50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粮食安全线,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食物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化,对食物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过去我们是吃饱就行了,后来要求吃好,好了之后还要求吃出营养。今天不光吃出营养,还要吃出健康,对身体、对健康没有直接好处消费者不买账。在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不断变化的大背景下,必须改变粮食安全的思维方式,不仅要做好粮食数量的文章,还要做好粮食结构的文章,更要拓展思维,适应消费,全方位开发粮食之外的各类食物。农产品保供,既要保数量,也要保质量、保多样。在强调粮食安全的同时,要把粮油菜、肉蛋奶、鱼虾蟹、食用菌及瓜果薯等一切有营养、利健康的可食之物,作为一个整体范畴纳入考量并作出全面部署。经过几千年的反复尝试,人类已经探索出来可以食用的植物2000余种,常用的就几十种,需要全方位挖掘食物供给潜力,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例如食用菌,既是人类食物家族中的……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188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