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刺激政策要不要加码?


2023年06月01日  浏览(4551)人
0
作者:清和社长
微信公众号:智本社(ID:zhibenshe0-1)

最近,中国经济学家圈在讨论这个问题,也有不少争论。

前不久,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专家团访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华盛顿总部,经济学家余永定做了一个演讲。他的观点是,当前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还需要加码。

原因是什么呢?

他认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最突出的问题是总需求不足,一季度经济复苏表现差强人意,CPI增速过低,PPI持续负增长,所以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还要加码。

具体怎么做呢?

余永定老师认为,财政口要提高赤字率、增发国债,货币口要降息;认为启动今年经济的重要方式,还是政府投资,主要是基建投资、技术改造投资和产业链重塑投资。

这个观点和逻辑,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每当经济走弱时,余永定老师都会出来喊话,希望刺激政策加码。

去年5月政策加码救市,今年要不要继续加码?

大家还记不记得,去年五月份。当时,因为疫情的影响,经济增速快速下降,很多人都很担忧和焦虑。那个时候,上面开了一次会议,然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叫“一揽子政策措施”。

包括什么呢?

比如,退税减税,总额要求达到1.64万亿。加大专项债发行力度,要求6月前发行完毕,8月前使用完。增加政策性银行贷款8000亿元,支持基础设施投资。还有消费刺激,主要是减征汽车购置税。另外,就是降息。

去年5月31日,也就是去年的今天,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到今天,正好一周年。

一周年后,经济似乎又不行了,又开始讨论要不要刺激经济、要不要加码刺激。

到今天,今年已经过去了5个月了,经济复苏得怎样?

应该是没有达到预期的。可能大家对经济复苏的预期比较高,一季度恢复还可以,尤其是消费还是不错的,房地产销售也可以。但是,4月份、5月份,经济复苏比较快速的降温,投资、消费都降温。有些人感觉,今年怎么比去年还要差一些,感觉更加虚弱。

5月PMI:制造业、服务业需求全面收缩

今天,统计局发布了5月份的制造业PMI。

一季度,制造业PMI恢复的比较快,但是4月份马上就掉下来,掉到临界点以下。5月份,制造业PMI继续下降,到了48.8,比4月份还下降了0.4个百分点。尤其是中小企业,下降到47多。

生产和新订单也继续下降,降到临界点之下,这说明生产活动和市场需求在下降。

还要注意两个指标,一个是新出口订单指数下降到47.2,说明出口需求还在下降。

另外一个是出厂价格指数,现在是41.6,大型企业的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降到了历史性低位,这意味着PPI还将继续下跌。

非制造业稍微好一些,5月份是54.5,比4月份有所下降,但还在扩张区间。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非制造业的新订单下降很快,比4月份下降了6.5个百分点,建筑业和服务业都跌到临界点以下。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服务业的需求释放的差不多了,5月份销售在快速下降。另外,房地产和基建项目的投资明显下降。

PMI是一种领先指标。从5月份的PMI来看,至少可以看出几个问题:

第一,需求下降明显,制造业、服务业和建筑业这三大行业的需求都在收缩,尤其是要注意的是服务业,服务业是这轮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但是现在需求释放完了,服务业的销售也在下降。

第二,房地产的需求回落,4月份住宅销售面积居然比去年4月份还少,5月前30天全国30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环比下降2.66%。

第三,出口的需求在下降,3月份的出口复苏很难延续。

第四,PPI还将继续下跌,CPI可能还将延续低迷。

在第一期直播的时候,我就说了,5月份是观察经济走向的重要时期。一季度经济复苏,二季度复苏明显降温,接下来怎么办?

去年5月份,为了稳经济,政府出台了一揽子措施,包括消费刺激和增加投资。今年,又面临经济疲软的情况,还要不要继续刺激?

要不要刺激,经济学吵翻天

这种问题,在经济学家圈经常是吵翻天。1929年,哈耶克就跟凯恩斯辩论过。这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场辩论。实际上,这场辩论一直就没有停止过,需求经济学和供给经济学分歧很大,尤其是经济危机时期,争论更加激烈。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市场会失灵,当市场需求不足时,政府需要扩大财政和货币政策,加大政府投资,拉动需求增长,促进经济复苏。

但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认为,市场不会失灵,价格下降、通货紧缩乃至经济危机,都说明市场在显灵,市场在出清。政府干预反而阻碍了市场出清,阻碍了市场复苏。

更要命的是,刺激政策的副作用太大,央行超发货币,政府大规模的投资救市,会导致通货膨胀、债务危机。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能够理解、而且认同新自由主义的观点。政府不能持续大规模的刺激经济,反复大规模借债投资基建、投资房地产,结果是债台高筑。去年5月份刺激完一波,一年后,经济复苏降温了,又要刺激。这本身就是问题。就像一个人的身体,自身免疫力不行,靠药物来维持,反复吃药,越吃效果越差,身体身体越虚弱。

这个道理非常容易明白,教训也在眼前。但是,你们发现没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一旦经济危机来了,经济不行了,很多人又希望政府出来救市。

所以,凯恩斯主义从来都没有离去,一直在人们心中,只要一场经济危机,凯恩斯主义马上就会回来。

但是,大规模刺激政策会引发经济危机,比如通货膨胀、汇率崩溃。所以,每当通货膨胀爆发时,凯恩斯主义又会被打击,新自由主义又回来了。

我总结成一句话:经济危机终结新自由主义,通货膨胀终结凯恩斯主义。

比如,70年代美国滞胀危机终结了凯恩斯主义20多年的统治,里根上台后,新自由主义兴起,发展了20多年。

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终结了新自由主义,又变成了凯恩斯主义的天下,凯恩斯主义的美国大本营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给全球输送大量的央行行长,他们在全球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去年,欧美世界爆发大通胀,凯恩斯主义受到了冲击,但是他们还是把握了权力部门。美国财长耶伦在推销她的“现代供给侧经济学”。很多人很奇怪,她为什么说供给侧,而不是需求侧。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次大通胀,需求经济学名声不好,只能说供给侧经济学。但是,一说到供给侧经济学,大家就会想到里根政府时期的供给侧改革,这跟耶伦的主张又是矛盾的。没办法,就在供给侧经济学前面加上“现代”两个字。其实是打着供给侧经济学的旗号在推销需求刺激经济学。

好的,我们回到刚才的话题。大家都知道不能过度投资、过度借债,但是经济危机一来,大家的理性就把持不住了,又希望政府救市。为什么?

哈耶克当年也很纳闷,他跟凯恩斯辩论,为什么大家都支持凯恩斯。当时哈耶克的助手卡尔多,还有他的学生希克斯都改换门庭,跟随凯恩斯了。这对哈耶克的打击挺大的。跟凯恩斯辩论之后,哈耶克很少研究纯经济学的东西,更多转向了政治哲学领域。

当时,大萧条爆发,人人自危,人们的恐惧会战胜理性,希望得到政府的救助。每次经济危机来了,很多人希望得到保护,这就是人的恐惧在起作用。

哈耶克后来也解释了这一点,他说,自由是有代价的。没有只赚钱不会亏钱的市场,开工厂可能会倒闭,投资可能会破产,打工可能会失业,这就是自由的代价。很多人希望得到自由的福利,但又不希望付出自由的代价。在经济危机时,这是一种普遍心理。

所以,道理大家都懂,只是你永远没办法叫醒一群装睡的人。

我们回到当下这个问题,要不要继续救市?刺激性政策要不要继续加码?

实际上,长期以来,我们都在使用刺激性政策。从2008年到现在,广义货币增加了240万亿,货币增速远高于GDP增速。

同时,财政也在持续扩张,地方大规模借债,现在债务达到36万亿,还有45万亿城投债。投资强度很大,尤其是基建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接近50%。

所以,现在考虑的,不是要不要刺激性政策,我们一直在用刺激性政策,而是这种刺激性政策要不要加码。

怎么加码?

比如,要不要继续降息,要不要增发国债,要不要提高赤字率,要不要重启补充抵押贷款给房地产输血。这些加码的措施,就是继续扩张货币和扩张财政。

其实,只要还能刺激,政策一定会加码,只是现在刺激政策受到一些约束。今年社融开门红、投资弱开局,固定资产投资强度明显下降,大量资金在银行里空转。刺激性政策好像很难落地。为什么?

人民币汇率下跌,刺激政策受四大约束

刺激性政策受到哪些约束?

我之前讲过消费、投资和出口的逻辑,这里我主要讲四点约束:

第一点,地方债务尤其是城投债的约束。

一方面上面在控制地方城投债扩张,另一方面地方财政吃紧、忙着还债、忙着发工资。我之前讲过,中国的债务经济体系中,国债、地方专项债是主动脉,地方城投债是毛细血管,大量的项目靠大量县市单位的城投债投资。现在毛细血管萎缩,投资的强度就大幅度下降,但是又不能放开。一些地方借新债还旧债,表面上债务融资规模很大,但是钱没有到项目上,而是还旧债。这就是杠杆率约束。

第二点,内外市场需求疲软的约束。

外需今年下降很快,前面四个月,出口主要靠汽车撑着,其它出口比较弱。这样,出口制造业投资就会很弱。国内需求长期比较疲弱,一季度释放完一波需求,带动的主要是服务业,制造业降温的比较快。家庭购买力不足,去年汽车消费刺激透支了需求,今年大类消费,像汽车、手机、家电、家具、化妆品、奢饰品等销售很低迷。然后,制造业库存就比较高。投资最终靠消费来化解产能,消费不振,投资想投也投不进去。

第三点,企业和家庭的资产负债表约束。

简单来说,现在企业和家庭的负债比较高,家庭的负债主要是房贷,没有太强的投资能力和消费能力。目前,存在资产负债表衰退现象,企业不是忙着扩张投资,而是卖掉不良资产、卖掉不赚钱的业务;家庭不是忙着借钱投资,而且是还钱还贷。今年,房地产复苏给人感觉是昙花一现,普通家庭买不起房子,有钱家庭缺乏投资信心,中产家庭背负高额房贷。这也是杠杆率约束。

第四点,人民币汇率下跌。

今年人民币汇率快速下跌,超出了市场预期。去年跌破7时,美元指数到达110;

今年美元指数104,人民币就跌破了7.1。从这个比较来看,今年的人民币比去年更弱。

什么原因?

主要原因是两国的利差扩大。中国这边,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投资疲弱,货币宽松,市场利率下降;美国那边,美联储把联邦基金利率提高到最高,利率大幅度上升。现在两边的短期存款利差达到2个点左右,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达到1个点左右,这促使套利动机增强,资本出口,汇率下跌。

大家有没有发现,上面这四个约束,其实就是过去刺激性政策的后遗症。越这样刺激,债务越高,消费越弱,人民币越贬值,结果约束越紧。

不过,有人会反过来想问题,这个时候,如果放弃刺激,停下来了,会更加恶化,地方政府财政吃紧、债务容易暴雷,企业和家庭收入更差、失业率还可能反弹,所以要继续刺激。

所以,现在到了政策的十字路口。今年政府把GDP目标定在5%,低于市场预期。这可能是想降低社会的预期、官僚系统的预期。相对来说,经济速度缓一缓,债务控制控制,更加侧重安全和稳定。

我的感觉是,接下来,政府还会保持常态化的刺激性政策,专项债该发多少还会发多少,基建投资和技术项目投资依然会比较强势。同时,还可能会增加一些额外的刺激政策,包括还可能降一次息。

但是,不会额外的大规模刺激。一方面是大规模刺激,效果并不好,另一方面,继续大规模刺激,人民币更贬值,债务风险更大。

宁要改革4%,不要刺激5%

到这里,我说一下我的观点。

要不要救经济?刺激政策要不要加码?

我的观点有四个:

第一点,救经济肯定是要救的,政府掌握了相当的资源和权力,如果不救,市场资源更紧张,经济更糟糕,关键看怎么救,是继续搞需求刺激、基建投资,还是想其它办法。

第二点,不赞同需求端大规模的刺激政策。

需求侧的刺激,这条路不能继续走下去了,越走债务越多,越走越危险。不要老想着用一个更大的泡沫去覆盖之前的泡沫。前面我说了,通货膨胀和汇率危机,终结宽松政策。现在中国,表面上没有通货膨胀,但是人民币汇率下跌。汇率下跌,本身就是通货膨胀的一种外在表现。还要考虑到中国对跨境资本是管制的,人民币还下跌得这么快。这足以说明问题,这条路不能继续往下走。

第三点,要实施一系列改善民众收入的政策。

主要有这么几点:

一是发行一笔国债2万亿发给普通家庭,中央还有借钱能力,直接用中央的信用借债,然后发钱给普通家庭,发放失业金,直接改善普通家庭的收入,提振消费能力。目前的CPI比较低,可以承受这笔资金。

二是降低存量房贷利率,购房家庭的债务负担,相当于提高普通家庭收入。

三是大规模提高国有企业的利润上缴比例,然后给中小企业减税、退税,实施负个人所得税制度,给低收入家庭提供税收补贴。

四是大规模划拨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大幅度提高农村家庭的养老金额度。

第四点,最重要的是,启动新一轮改革开放。

2019年底,经济学家在讨论要不要使用刺激性经济政策来确保经济目标6%。我当时写了一篇文章,叫《改革性5%>刺激性6%》,宁要改革带来的5%,也不要刺激带来的6%。

如今三年过去了,观点不变,但数据变了,宁要改革带来的4%,也不要刺激带来的5%。

这本身就能够说明问题,什么问题?越刺激,效果越差,经济增长就越低,债务增长就越高,然后改革启动就越难,改革效果要越差。

接下来,需要启动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对内改革经济体制,对外改善国际关系。怎么改革呢?

财政上,要将支出方向从基建投资转向家庭福利,同时精兵简政,加强法律监督。货币上,推动银行市场化改革,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国有企业上,打破国有企业垄断,让民营企业进入,提高民营企业投资信心和普通家庭的收入。土地制度上,农村土地产权改革,实现农村土地自由流转。

改革的内容不少,难度也不小,但是最关键的。只有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才能改变经济刺激的恶性循环,才能走出困境。


本站网址随时可能更换,请关注公众号,以防失联!



已有111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股市操盘丨今天再度下跌让人快崩溃,睁大眼睛,一个机会或将出现!
下一篇:好好的长城,就这么被营销给毁了!
评论或留言 0

登录

注册

站点声明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