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
这段时间热点事件接二连三,插个空聊一聊,之前承诺的专题不会落下。
近两天,武汉校内被车撞亡男孩的母亲坠楼一事开始降温了,很符合网上热点舆情的演变规律:快速升温—发酵扩散—高位震荡—迅速回落。
互联网孕育了多元的声场,赋予每个人发声表达的话筒。然而,每次公共事件,除了引起了激烈的讨论,结局都是草率收场,无法让共识真正落地。
武汉这起事件中,网暴者在一片轻浮的浪潮中轻易放下心中的忌惮,奋不顾身地涌向群体作恶的大军。
当孩子的母亲坠亡,网上的声音开始一边倒,要求扒出网暴者,对他们施以严惩。
还有人关注濒临崩溃的孩子父亲,将自己内心的“怜悯”投射到这个可怜的男人身上。
我当然也义愤填膺,对网暴行为深恶痛绝,希望此事最终有个说法,在无辜之人以生命为代价后,能推动立法层面的进步。
愤怒之后,仔细想想,事情却又不那么简单。
我们喜好正邪对抗、而后正义一方历经重重磨难,终于战胜邪恶的大团圆叙事,但是在现实却是,是非界限往往混沌模糊。
比如,我们通常认为网暴者们在纯粹地骂人,实际上并不是,他们都认为自己持有非常正义的理由。
他们骂孩子的妈妈,借口很正义:因为衣装精致,表示得不够悲痛,据此推断出她没有同理心,活该受到道义的批判。
而谴责网暴者的人也很正义,对人评头论足是多管闲事,言论致死更是不可饶恕的,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网暴过后再来谴责网暴也大有人在,他们在虚拟空间中被裹挟进一个漩涡,待风头转向,又被卷进一个风浪,前后干着自相矛盾的事情。
同样的剧情在此前的热点事件也多次上演,竞相攻讦、反转。一边倒,总之是跌宕起伏。
因此,从这个角度看,网暴者和谴责网暴者大部分都是一类人,因为他们都是非常有目的性的借此发泄自己生活中的情绪而已。
他们本身没有过多立场,互联网的嬉笑怒骂不需要严肃认真,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能套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批判一番,无非是发泄的刚需在推波助澜。
当前经济下行,所有人忙碌又茫然,生活不如意,失去心驰神往的增量,多了一些亟待排解的情绪垃圾。
当在网上看到矛盾、冲突的事件时,往往会物伤其类,生怕自己也被下行期产生的各种魔怔和意外擦伤。
当听到他人被“幸运女神”眷顾的故事时,又常常顾影自怜,发出为什么不是我的追问,甚至产生不适的压迫感,直至对他人生成仇视心理。
以上心态,想必少部分出于恻隐,大多数则是自我防卫。呼之欲出的负面情绪经公共事件一撩拨,彻底成了溃堤洪水,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就成常态了。
经济短时间不会好转,空气处处弥漫着悲观。今后,宣泄的需求只增不减,嗓门越来越大,炮火也将更加凶猛、密集。
炮火之下,没有谁可以独善其身,一不小心就在施害者和受害者之间来回切换。而无论是沦为哪种角色,都毫无门槛、毫无预兆,今日你在家中岁月静好,明日就经受狂风骤雨。
唯有谨小慎微、谨言慎行,才不会成为“选中之人”,平稳地穿过这一条黑暗的隧道。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